浅水原
鹑觚西北地鳞鳞,此处当年起战尘。
见说如今沟垅下,断锋残镞属耕民。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鹌鹑和独角兽共同居住在西北的土地上,而这里曾经尘土飞扬,战争一触即发。如今,你看到的是沟壑纵横的大地,耕作的农民们偶尔会发现遗留的断裂箭头和破碎铁器。
去完善
释义
1. 鹑觚:古县名,位于今天的甘肃省灵台县。
2. 西北:即甘肃一带,这里是相对于河南临颍县的位置而言的。
3. 地鳞鳞:形容土地高低不平,如同鱼鳞般层层叠叠。
4. 战尘:指战争留下的痕迹,这里可以理解为战场。
5. 沟垅:田野间的道路或田埂。
6. 断锋残镞:断裂的剑刃和破碎的箭簇,代指战争遗物。
7. 属:归属于。
8. 耕民:农民,这里指从事农业生产的人。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歌描绘了战争的残酷与无情,以及战后的荒凉景象。诗人通过丰富的想象和生动的描绘,让读者感受到了历史的沉重感。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北宋时期,公元998年至1061年,是诗人文同生活的年代。在这段时间里,他担任了许多官职,包括县令、尚书郎等。文同的政治生涯并不一帆风顺,他曾多次因直言不讳而受到排挤。尽管如此,他始终坚守自己的信念,为国家尽心尽力。他的诗歌作品,如《浅水原》,反映了他的理想主义和对国家的忠诚。
《浅水原》创作于北宋中期,这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当时,北方的辽国和西夏对中原构成了威胁,而国内的社会矛盾也日益尖锐。为了应对这些挑战,北宋朝廷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试图加强国防、改善民生。然而,这些改革并未取得预期的效果,反而导致了官僚腐败、社会动荡等问题。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文同作为一名忧国忧民的士人,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表达了他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在《浅水原》这首诗中,他通过对浅水原的描述,揭示了国家面临的困境,以及他对民生疾苦的同情。这种情感深深地影响了他的诗歌创作,使他的作品具有了深刻的时代内涵。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