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游慈恩寺
年长归何处,青山未有家。赏春无酒饮,多看寺中花。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老年之后回到哪里去?只有那青山才是我的家。
赏春的时候没有美酒可饮,就多看一些寺庙里的花朵吧。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慈恩寺:指长安慈恩寺,位于陕西省西安市南郊大雁塔旁。
2. 年长:年龄增长。
3. 青山:这里指的是山里的寺庙。
4. 无酒饮:没有酒可以喝。
去完善
赏析
《春日游慈恩寺》是唐朝诗人姚合的一首五言古诗。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春天里游览慈恩寺的情景,以及他内心的感慨和渴望。首句“年长归何处”表现了诗人对自己年老的感叹,以及对未来的迷茫;次句“青山未有家”则暗示了诗人尚未找到归宿。接着,诗人通过“赏春无酒饮,多看寺中花”表达了他在游览过程中没有美酒相伴的遗憾,但他依然欣赏着寺中的美景。整首诗语言朴实,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憧憬。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春日游慈恩寺是唐代诗人姚合的一首描绘春游寺庙的诗篇。这首诗歌创作于唐德宗贞元十四年(798年),此时姚合正担任京兆府户曹参军一职。
在贞元年间,唐朝政治相对稳定,社会经济逐渐恢复。这一时期,佛教文化在社会上依然具有广泛影响。姚合本人深受佛家思想熏陶,热爱文学和旅行,时常游览名山大川,拜访古刹寺院。此次游历长安城郊的慈恩寺时,他写下了这首描绘春游寺庙的诗篇。
诗篇以自然生动的笔触,展现了一幅春意盎然、生机勃勃的景象,抒发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生活的向往。这种乐观积极的人生态度,与当时社会风尚及诗人的个人经历密切相关。作为文人雅士的一员,姚合追求的是和谐安定的社会环境,希望自己能发挥才干,为国家作出贡献。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