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碑
荒田一片石,文字满青苔。不是逢闲客,何人肯读来。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这片荒地中的石头上长满了青苔,满是文字。如果不是遇到闲暇的人,还有谁会来阅读呢?
去完善
释义
注释:1. 古碑:古代的碑文;2. 姚合:唐代诗人;3. 荒田:荒芜的田地;4. 青苔:绿色苔藓植物,生长在阴湿的地方;5. 闲客:清闲的人;6. 何人:谁;7. 肯:愿意。
去完善
赏析
《古碑》的题旨在于石碑与青苔之间的关系,通过这一景象表达了一种深切的寂寥之感。诗人将"荒田一片石,文字满青苔"作为开篇,构建了一个遥远的、荒芜的背景,暗示了岁月的沧桑和无人理会的状态。而其中的“文字满青苔”则表现了古碑的厚重历史和遗世独立的特点。
紧接着的第二句"不是逢闲客,何人肯读来"则起到了一个过渡的作用,表达了古碑不被人知的孤独处境,同时也透露出诗人的淡淡惋惜之情。但这也恰恰暗示了古诗的价值并非流于表面,而是需要人们去深入发掘和理解,正如我们对待古人留给我们的精神财富一般。
整首古诗以景入题,情景交融,语言质朴,意境悠长,表现出诗人深远的审美意趣和文化内涵。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唐元和年间(806-820年),诗人姚合的作品《古碑》展现出了独特的视角和深邃的哲理。在晚唐时期,社会政治氛围浓厚,人们对人生的渴望和理想有了更深的理解。在这时期,诗人们表达对生活态度、人性体验的深度关注。
姚合少年成名,历经长安三年任户部郎中的艰辛生活,对世态人情有着深刻的了解。对于这一时期的文人而言,他们开始深入思考生活的本质及意义。《古碑》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在审视人类历史的进程中,尝试透过历史的沧桑看到人生的价值所在。
在这首诗中,姚合以石碑作为媒介,通过描绘石碑上时间的痕迹,揭示了岁月无情,人生无常的道理。这种意境促使读者反思自身,从而更加珍惜当下的时光。这一主题体现了那个时代的社会现象和文化传统,是晚唐诗人对社会现实的深深忧虑的体现。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