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鼓角楼初成 其一

标题包含
鼓角楼初成 其一
峥嵘南揖展旗山,旗鼓相临缥缈间。 雷动满城春不去,龙吟今日剑须还。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黄裳(1919年-2012年),原名容鼎昌,字黄裳,笔名黄裳,山东益都人,中国著名文学评论家、散文家。 他于1938年参加革命工作,历任冀中军区政治部敌工部副部长、晋察冀军区政治部敌工部副部长、晋察...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巍峨壮观的旗山向南方鞠躬致意,在云雾之间与旗鼓相邻。春天的雷声回荡在整个城市,仿佛不愿离去;龙吟般的剑气将在今天重现。
去完善
释义
1. "峥嵘":这里指的是山势险峻的样子。 2. "南揖":这里指的是向南的山峰。 3. "展旗山":这里指的可能是具体的山名,也可能是一个比喻,表示山势如展旗。 4. "旗鼓相临":这里指的是鼓角楼和展旗山之间的距离很近。 5. "缥缈间":这里形容的是山水之间的朦胧景色。 6. "雷动":这里用来形容鼓声的响亮。 7. "龙吟":这里用来形容剑气或剑声的威严。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以雄壮的旗帜和激昂的鼓角为主题,展现了作者对于自然与战争结合的独特视角。首句“峥嵘南揖展旗山”将旗山比喻为迎向南方的威武士兵,突显出山的险峻与军人的刚毅。次句“旗鼓相临缥缈间”则描绘了旗帜在风中翻飞的景象,展现出战场的氛围。接下来两句,“雷动满城春不去,龙吟今日剑须还。”通过雷声般的鼓声、春天的景象以及蛟龙般的长剑相互映衬,表现出作者对于战争的激情以及对英勇杀敌的期待。整首诗借助于视觉、听觉和想象的混合,营造出一幅生动的战争场景,表达了诗人对战士们的敬仰之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鼓角楼初成 其一》是宋代诗人黄裳的一首五言诗。这首诗创作于公元1150年,即南宋时期。在这一年里,黄裳在任某地太守期间主持修建了一座名为“鼓角楼”的建筑物,并在楼成后写下了一系列诗篇以纪念此事。 黄裳(1138-1209),字公垂,福建邵武人。他在宋徽宗宣和年间登进士第,历任地方官吏,后在宋高宗绍兴年间担任过朝官。他的人生际遇可以说是波澜不惊,主要在政治、文学方面有所建树。这一时期的南宋社会相对稳定,经济和文化得到了一定的繁荣发展。 在这一时期,宋朝面临着北方金国的军事压力,国土分裂,战争频繁。然而,由于金国对南方地区实行保守政策,使南宋政权得以在江南地区维持统治地位。在文化和艺术领域,当时涌现出了一批著名的文人墨客,如陆游、辛弃疾等,他们的诗歌作品多表现忧国忧民之情,黄裳也深受这一思潮的影响。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