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秋夜写怀呈常所往来诸公兼寄吴兴江仲嘉八首 其五

标题包含
秋夜写怀呈常所往来诸公兼寄吴兴江仲嘉八首 其五
剥啄惊牛枕,轩昂见长身。 苍髯如修竹,定非俯仰人。 德公卧襄阳,不踏官府尘。 此老颇似之,酒酣见天真。 结庐甚幽独,已办老圃邻。 披榛时一来,数面久益亲。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程俱(1078年-1144年),字致道,号北山,浙江衢州人。他是南宋时期著名的文人、政治家、史学家和诗人。 程俱自幼聪颖过人,勤奋好学,年轻时便以博学多才而闻名乡里。他在科举考试中表现出色,于宋哲宗...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敲门声惊醒沉睡中的耕牛,一位轩昂长者出现在面前。 他那花白的胡子犹如茂盛的竹林,显然不是趋炎附势之人。 德公居住在襄阳的田园中,远离官场纷扰。 这位老先生颇具古风,酒后更显纯朴率真。 他的住宅清幽独立,与附近的菜园相邻。 穿过丛林时偶尔过来拜访,相处越久越是觉得亲切。
去完善
释义
剥啄:敲门声。 牛枕:指睡觉时用的枕头。 轩昂:高大的样子。 长身:身材高大的人。 苍髯:苍老的胡子。 修竹:长长的竹子。 俯仰人:轻易向别人低头的人。 德公:指隐士司马德操,字子文,颍川处士,名重州郡。 襄阳:今湖北襄阳。 官府尘:官场事务。 此老:这里的老者,指程俱自己。 颇似之:很像那个人。 酒酣:饮酒后兴致正浓的时候。 天真:人的自然本性。 结庐:搭建房屋。 幽独:幽静偏僻的地方。 已办:已经准备好。 老圃邻:指附近的农户。 披榛:拨开荆棘。 数面:见过几次面。 久益亲:时间越长,关系越亲密。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程俱在秋天夜晚表达内心情感和思想的作品,共八首,本诗为其中第五首。诗中描述了一位隐逸的友人形象,赞颂了他的品行与生活方式,并通过对比表达了对其人的敬仰。 前两句“剥啄惊牛枕,轩昂见长身”,以比喻方式描绘了友人的外表特征。“剥啄”原指敲门声,这里用来比喻来访者叩击牛枕(一种枕头)的声音。牛枕可能暗示了这位隐士并不起眼的生活方式。而后句中的“轩昂见长身”则传达了这位朋友不凡的风度。 接下来两联“苍髯如修竹,定非俯仰人。德公卧襄阳,不踏官府尘”,刻画了友人的形象:他的胡须如同修长的竹子,表现出坚定的品质;他像古代的贤者那样生活于民间,不参与世俗事务。 再接下来的两联“此老颇似之,酒酣见天真。结庐甚幽独,已办老圃邻。披榛时一来,数面久益亲”,则是通过叙述表现了诗人对此人的深刻了解。诗人认为,此人对酒的热爱展现了他率真的一面。此外,诗人还描述了这位朋友的居住环境,并强调他们虽然见面次数不多,但却相互感到亲近。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秋夜写怀呈常所往来诸公兼寄吴兴江仲嘉八首 其五》是宋代诗人程俱创作的一首抒怀诗。创作时间为公元1117年左右,正值南宋初期。在这个时期,国家正处于战乱后的重建阶段,文人墨客们多寄情于诗歌,以抒发内心的忧国忧民之情。 程俱作为南宋初期的文人学者,他的一生充满波折。早年曾任官职,后因战争离职,过上了隐居生活。这段时间里,他游历四方,结交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共同探讨学术和时事。这首诗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表达了诗人在秋夜对人生、国家和友情的感慨。 在诗中,程俱表达了对故友的思念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他借景抒情,通过对秋天景象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对未来的担忧。同时,他也表达了对自己人生的反思和对友情的珍视。这首诗充分体现了诗人程俱的人生态度和家国情怀,以及他在那个时代所经历的人生际遇和社会环境。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