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园晚春
水影烟光上客衣,楼前燕子自由飞。
秋千春去无人管,相伴垂杨舞落晖。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水面倒影和烟雾中的光线映照在上等客人的衣襟上,楼房前的燕子自由自在地飞翔。春天的秋千消逝无人理睬,与下垂的杨柳一起随着夕阳余晖舞动。
去完善
释义
1. 水影烟光:指水面倒影中的光线和雾气。
2. 上客衣:谓客人的衣裳为水光烟色所映照。
3. 楼前燕子:在楼前飞翔的燕子。
4. 自由飞:无拘无束地飞翔。
5. 秋千:古代妇女春日游戏的一种用具,今也作名词用。
6. 春去:春天的消逝。
7. 无人管:没有人照料。
8. 相伴:相互依伴。
9. 垂杨:下垂的杨柳枝条。
10. 落晖:亦作"落辉",落日之光。
去完善
赏析
《西园晚春》这首诗描绘了暮春时节的景象。诗人以“水影烟光上客衣”开篇,通过水光和烟雾的交织,营造出一种朦胧的美感。接着,诗人用“楼前燕子自由飞”来表现燕子的自由自在,从而传达出春天的生机与活力。在诗的后两句中,诗人通过描述无人管理的秋千和伴随落日余晖摇曳的垂柳,进一步渲染了晚春的氛围。整首诗节奏轻快,意象生动,展现了诗人对春天独特而深刻的感悟。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西园晚春》是宋代诗人释元肇的一首描绘春日景象的诗作。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约在公元1175年前后,即南宋时期。
在这个时代,中原大地历经了金朝的入侵和战乱,但江南地区相对较为安定,经济和文化发展迅速。释元肇作为一位云游四方的僧人,他在此时游历至江南一带,目睹了江南春天的美丽景致,有感而发地创作了这首《西园晚春》。
在释元肇的人生际遇中,他曾多次云游四方,遍访名山古刹,结交文人墨客。他的诗才横溢,作品广泛流传于民间。在这首诗的创作期间,他可能正在江南地区的某一座寺庙修行,对周围的自然景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在南宋时期,佛教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僧人们一方面关注佛法的研究和传播,另一方面也关注现实社会的问题。释元肇作为一位具有社会责任感的僧人,他在诗歌中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战乱历史的反思。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