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枝菊
莫论枝上粟团黄,且喜篱边珍颗香。
若使唐家妃子见,料应误摘醉中尝。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不必谈论树上金黄的小米团,让我们欣赏篱笆边的珍贵果实散发出的香气。如果让唐朝的贵妃看到,可能会因为忍不住品尝而陶醉其中。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莫论:不谈论。
2. 枝上粟团黄:指黄色的荔枝果实。
3. 且喜:姑且高兴。
4. 篱边珍颗香:指菊花散发出的香气。
5. 唐家妃子:这里指的是唐朝的杨贵妃。
6. 料应:估计会。
7. 误摘:无意间摘下。
8. 醉中尝:在醉酒的时候品尝。
去完善
赏析
《荔枝菊》这首诗通过描绘荔枝菊的特点和寓意,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热情。诗的首句“莫论枝上粟团黄”,意在强调荔枝菊的美并非只在于其金黄的果实,而更在于其整体的形态和气息。接下来的“且喜篱边珍颗香”,则是对荔枝菊果实芬芳的赞美,表达了诗人对这一自然景象的喜爱之情。
诗人借第三句“若使唐家妃子见”,巧妙地引用了杨贵妃吃荔枝的故事,以此表达出荔枝菊的美丽和价值足以让人为之倾倒。最后一句“料应误摘醉中尝”,则是对荔枝菊的一种理想化的想象,象征着人们对美好事物的渴望和追求。
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给人以丰富的想象空间,充分展示了诗人对荔枝菊的独特见解和深厚感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荔枝菊》是宋代诗人史铸创作的一首描绘菊花与荔枝的诗歌。这首诗创作于公元11世纪,当时正值宋朝经济繁荣、文化艺术发展的高峰时期。史铸生于书香门第,受到家庭的熏陶,对文学有着深厚的热爱和造诣。
在那个时候,菊花已经成为了文人墨客喜爱的主题之一,因为它象征着坚韧不屈的精神和高雅的品质。而荔枝则是南方地区的一种特产水果,因其甘甜可口而备受喜爱。在这首诗中,史铸将这两种不同的元素巧妙地结合在一起,通过对荔枝菊的描绘,表达了他对生活美好的向往和对品质的追求。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