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儿菊
地母提来风露径,笑风泣露并堪怜。
品微元乏香肌骨,滥预秋英得浪传。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满是露水的道路上,大地之母带来了微风,她微笑着看着风中露水的景象,让人既感到可爱又可怜。
品尝这些微不足道的精华,却找不到它们的香气和实质,就像是预见了秋天的花朵,却只能得到一时的声誉而已。
去完善
释义
1. 孩儿菊:植物名,一种菊科植物。
2. 地母:大地母亲,此处指养育万物的土地。
3. 风露径:风吹露水的道路,形容环境清凉湿润。
4. 笑风泣露:比喻花开花落,感叹时光的流逝。
5. 品微:品质低劣。
6. 元:通“原”,本来。
7. 香肌骨:香气四溢的花瓣。
8. 滥预:随意参与。
9. 秋英:秋天的花朵,此处指菊花。
10. 浪传:随意流传。
去完善
赏析
这首《孩儿菊》以奇特的比喻和讽刺的手法,表现了诗人对于世事的看法和对人生的理解。首句“地母提来风露径”形象地将菊花比作大地母亲的女儿,揭示了它在大自然中的地位。接下来的“笑风泣露并堪怜”则表现出菊花的坚韧和傲然。虽然生在风霜雨露中,但它依然笑对风雨,彰显了生命的顽强。诗的后两句“品微元乏香肌骨,滥预秋英得浪传”则是对世俗偏见的讽刺。虽然菊花本身并无突出的香气和美丽的外表,却因其秋日的绽放而赢得了世人的赞誉。这首诗既体现了诗人对菊花的赞美,又隐含着他对世间事物和人们对待事物的态度的深深思考。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孩儿菊》是宋代诗人史铸所著。这首诗描述了菊花的花型、花色和花蕊,形象生动,使人仿佛能够闻到菊花的香气。在深秋时节,菊花怒放,给寒冷的秋天带来了温暖和希望。
创作这首诗的时间大约在公元1150年左右,当时的南宋朝廷偏安江南,社会相对稳定,经济和文化发展迅速。在这个时期,史铸曾任官职,对自然景物有着深厚的感情,他喜欢观察和描绘生活中的美好事物,尤其钟爱菊花。
这个时期的社会风气崇尚道家思想,人们追求内心的平和与宁静。在这样的背景下,史铸的诗歌多表达自然美与人性美的和谐统一,体现了他的审美情趣和人格魅力。这首《孩儿菊》便是他在欣赏菊花时产生的灵感,用细腻的笔触将菊花之美展现得栩栩如生。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