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薇菊
天厌花黄色改殷,东篱景物似东山。
逗遛春蘂为秋蘂,荆棘了无藏叶间。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天厌花的黄色改成殷红,东篱的风景像东山一样美丽。
春天里繁华的花朵变成了秋天的果实,然而在荆棘丛中却几乎没有叶子。
去完善
释义
史铸的《红薇菊》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红薇菊的诗。从诗中的“天厌花黄色改殷”可以看出,诗人对黄色的花朵有所厌倦,转而欣赏红色的菊花。
其中,"东篱"在古代指的是种植花草的地方,也常用来指代隐居之地,这里借指菊花的生长地。"景物"就是风景和物品的意思。"似东山"是用东山的形象来形容东篱景物的美丽。
"逗遛春蕊为秋蕊"一句意味着春天开花的植物到了秋天仍然开放,这里是用春蕊和秋蕊来比喻红薇菊花的生命力顽强。
最后,"荆棘了无藏叶间"描述的是红薇菊花在荆棘丛中生长,表达了诗人对于红薇菊花顽强的生命力的赞赏。
去完善
赏析
《红薇菊》描绘了菊花在秋天时的美丽景象。诗人以“天厌花黄色改殷”表达了秋天的到来,此时的菊花已经不再是春天时的鲜艳嫩黄,而是变成了深沉的殷红色。接下来的“东篱景物似东山”一句,则暗示出菊花的高洁气质和与世无争的精神风貌,这与古代隐士东篱之下、悠然自得的意象相呼应。
在诗的后两句中,“逗遛春蘂为秋蘂”描述了菊花在季节变换过程中所经历的变化,将春天的花朵变成了秋天的果实,寓意着人生的成熟与积淀。最后的“荆棘了无藏叶间”则以比喻手法,表达了诗人对这种自然规律的感慨,仿佛看到生命的荆棘之路在叶落之间展现出来,意味着人生之中必然会遇到挑战与困境,但只要勇敢面对,最终便能迎来灿烂的成果。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红薇菊》是宋代诗人史铸的一首描绘秋日风物的五言绝句。这首诗创作于公元1068年前后,正值宋朝(960年-1279年)的中期。在这个时期,中国的经济、文化达到了空前繁荣的巅峰,尤其以文学、艺术的成就最为显著。同时,由于疆域辽阔、政治稳定,文人墨客们得以游历四方,从各地收集风土人情,为诗歌创作提供了丰富素材。
诗人史铸,身为宋中期的一位才子,擅长描写自然景象和人物内心情感。据史书记载,他曾因家庭遭遇变故而一度离京回乡,但在不久后重返京都,凭借其卓越的诗才脱颖而出。这首《红薇菊》便是他在游历过程中所创作的,通过对红薇菊这一秋日的花卉的生动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