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淮南菊

标题包含
淮南菊
割脂簇蜡密成团,杰出东篱最奈寒。 加紫翻宜霜后看,料应惯见属刘安。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将蜂蜡切割成块并紧密地聚集在一起,在东篱中最能够抵御寒冷。在霜冻过后,紫色的颜色更加适合观赏,想必这些植物已经习惯了与刘安共处。
去完善
释义
1. 淮南:这里指淮河以南的地区,主要包括今安徽省的大部分地区。 2. 菊:这里指菊花,是中国的传统名花之一。 3. 史铸:宋代著名文人,字子强,号百拙,晚年自号“凤山居士”。他是著名的诗人、书法家和藏书家,曾任秘书郎、尚书郎等职。 4. 割脂簇蜡:形容菊花的花瓣紧密相连,像切割的油脂和聚集的蜡一样。 5. 东篱:古代诗词中常用的一种意象,通常用来形容田园风光或隐居生活。这里的“东篱”是指菊花盛开的景象。 6. 耐寒:表示菊花能够在寒冷的环境中生存,表现出坚韧的品质。 7. 加紫:指菊花的花瓣颜色更加深紫,通常在霜降之后更为明显。 8. 翻宜:表示更适合。 9. 属刘安:这里是用典,刘安是西汉时期的一位皇子,被封为淮南王。他擅长文学,对道家学说颇有研究,曾编纂了《淮南子》一书。这里的“属刘安”意味着这种菊花应该在淮南地区较为常见。
去完善
赏析
《淮南菊》史铸这首诗描绘了菊花顽强的生命力,即使在最寒冷的冬天也能傲然挺立。诗中以“割脂簇蜡”形象地展现了菊花的质地和色彩,而“杰出东篱最奈寒”则强调其不畏严寒的精神风貌。最后两句则暗示了菊花自古就是中国文化中的重要元素,例如著名的故事“菊花酒”中的主人公刘安,就常与菊花相伴。整首诗通过对菊花的生动描绘,展示了诗人对菊花深深的喜爱和敬意。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淮南菊》是南宋诗人史铸创作的一首咏物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约为公元1156年,正值南宋绍兴二十六年。这一时期,中原地区的战乱频繁,民众生活困苦。而淮南地区由于地处南方,相对较为安定,因此成为了许多文人墨客避乱之所。 史铸作为南宋著名文人,其人生际遇颇富戏剧性。他曾担任临安府尹,后因得罪权贵被贬为平民。在这期间,他游历江南各地,结交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其中也包括了与他一同避难的南宋皇帝赵构。赵构对史铸的才华非常赞赏,曾亲自为他题诗。 这一时期的南宋朝廷,对内忙于平定各地叛乱,对外则面临着金国的侵略。为了巩固政权,南宋朝廷采取了一系列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措施,其中包括重视科举制度,选拔贤能之士。这为史铸这样的文人提供了展示才华的机会,同时也激发了他为国为民尽忠的热忱。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史铸通过描绘淮南菊花的美丽风姿,寄托了自己对美好家园的热爱和对国家民族的忧虑之情。他以菊花寓意忠贞不屈的品质,展现了文人墨客在国家危难之际,依然坚守信念、奋发向前的高尚情操。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