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菊
幽怀远慕陶彭泽,一亩荒园试为鉏。
自种黄花添野景,几多光彩照庭除。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远离尘世渴望像陶渊明那样悠然自得,在一片荒芜的土地上尝试耕种。亲自种植的黄色菊花增添了大自然的美丽景色,它们灿烂的光彩照亮了整个庭院。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幽怀:胸怀深远之意。
2. 远慕陶彭泽:陶彭泽指陶渊明,字元亮,晚年更名潜,别号五柳先生。
3. 鉏:古同“锄”,即锄头。
4. 黄花:这里指菊花。
5. 野景:田野的风景。
6. 庭除:庭院;台阶。
去完善
赏析
《种菊》是史铸的一首描绘田园生活的诗作。首句“幽怀远慕陶彭泽”,诗人以陶渊明为榜样,表达了对宁静田园生活的向往和追求。第二句“一亩荒园试为鉏”,描绘了诗人在一亩荒废的园地里辛勤耕种的场景,表现出诗人坚韧不拔的精神风貌。
第三句“自种黄花添野景”,描述了诗人自己种植的菊花,给原本平淡的田野增添了一抹亮丽的色彩。最后一句“几多光彩照庭除”,意味着这些金黄的菊花在阳光的照射下,熠熠生辉,使得整个庭院都焕发出勃勃生机。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种菊过程的描绘,传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同时,也体现了诗人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即使身处困境,也要努力寻求生命的美好。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种菊》是南宋诗人史铸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是在公元1127年,即宋徽宗宣和元年,金灭北宋的靖康之难之后。这一时期的中国正处于政治动荡、民族矛盾激化的阶段,史铸作为南宋文人,对国家的命运忧心忡忡。
在这一时期,史铸的人生经历也颇受波折。他曾任官职,但因不满现实黑暗而辞官归隐,寄情山水田园。他的诗歌作品中,常常流露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时代背景方面,南宋初期社会动荡不安,政治局势复杂多变。北方的金国不断侵扰,朝廷内部宦官专权,朝政腐朽,百姓疾苦。然而,民间文化却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诗歌、书画等艺术形式逐渐繁荣。在这种环境下,许多文人士大夫选择了退居山林、寄情笔墨,史铸便是其中的一员。
综上所述,《种菊》这首古诗的创作背景主要涵盖以下三个方面:1.诗词的创作时间;2.作者在这一时段的人生际遇;3.同时间段内与作者相关的时代背景。这些因素共同构成了诗歌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内涵,使得作品具有深刻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