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菊
莫论园蔬品目卑,花开不减菊幽奇。
灿然金色仍堪采,春老恰如秋老时。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不论菜园里的蔬菜种类如何平凡,花朵盛开时的美丽却丝毫不输给菊花。金灿灿的色彩依然鲜艳,春天老去之时宛如秋天一般美好。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莫论:不要谈论,表示不必对蔬菜评价的高低太过计较。
2. 园蔬品目卑:指蔬菜在人们心中的地位较低。
3. 不减:不亚于,表示菊花的美并不输于春菊。
4. 幽奇:幽深奇特,这里形容菊花的美。
5. 灿然:灿烂的样子,这里形容金色的花朵。
6. 仍堪采:仍然值得采摘,表示春天的菊花依然美丽。
7. 恰如:正像,表示春天和秋天的菊花各有特色。
去完善
赏析
《春菊》史铸这首古诗从字面上看是对春菊的赞美,实际上则蕴含了作者深刻的感慨和人生哲理。“莫论园蔬品目卑”表面看似在提醒我们不要轻视平凡的春菊,实则是以春菊的自喻,表达出诗人即使身处卑微也能绽放光彩的精神风貌。接下来的“花开不减菊幽奇”,进一步说明了春菊的芬芳、灿烂。而“灿然金色仍堪采,春老恰如秋老时”则为诗人捕捉到春菊的特性和美丽,不仅写出了春菊的色彩鲜艳,也传递出了春菊的生命力——尽管春天已经老去,春菊依然盛开,仿佛秋天的菊花一般。总的来说,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深远的思想情感和对生活深沉的热爱。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春菊》是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政治家史铸所作。这首诗创作于公元960年前后,正值中国历史上的北宋初期。这一时期,政治稳重,经济繁荣,文化艺术发展迅速,形成了以范仲淹、欧阳修等为代表的文化名人集团,史铸作为其中的一员,也积极地参与了当时的文坛活动。
在这个时期,史铸的个人生活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原本出身贫寒,凭借自身的努力,逐渐在官场上崭露头角。然而,他的晋升之路并非一帆风顺,曾多次受到排挤和贬谪。尽管如此,他对国家和民族的忠诚始终没有改变,始终保持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
此外,这一时期的北宋社会,菊花被视为高洁的象征,人们常常用它来寄托自己的理想和情操。因此,史铸在这首诗中以“春菊”为主题,通过赞美菊花的美丽和高雅,表达了自己对人生和国家的热爱之情。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