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字木兰花·垂螺近额
垂螺近额,走上红裀初趁拍。只恐轻飞,拟倩游丝惹住伊。
文鸳绣履,去似杨花尘不起。舞彻伊州,头上宫花颤未休。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她的头发低垂像一只蜗牛,当她刚踏上红色的地毯,她害怕轻轻地飞起来,所以她请一根漂浮的丝线来牵制她。
她穿着华丽的鸳鸯图案的鞋子,去了哪里,就像柳絮一样飘散在空中。当舞蹈结束在伊州的时候,她头上的宫廷之花还在颤抖不止。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垂螺:古代女性头饰的一种,形状像螺蛳壳。
2. 近额:靠近额头。
3. 红裀:红色地毯。
4. 趁拍:按照节奏。
5. 轻飞:轻盈飞舞。
6. 游丝:蜘蛛等昆虫吐出的丝,这里指蛛丝。
7. 文鸳:鸳鸯。
8. 杨花:柳絮。
9. 尘不起:形容扬起柳絮飘浮在空中。
10. 伊州:唐代曲调名,此处代指音乐。
11. 宫花:古代宫廷中种植的花卉。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少女翩翩起舞的古诗词,诗中通过细腻的笔触,生动地展示了少女婀娜多姿的舞蹈形象。“垂螺近额”一句,用“垂螺”来比喻少女的头饰,形象地展现了她轻盈曼妙的舞姿。而“走上红裀初趁拍”则描述了少女在红色地毯上起舞的场景,表现了她在舞步上的熟练和优雅。接下来的两句“只恐轻飞,拟倩游丝惹住伊”,则以细腻的笔法描绘出少女轻盈的舞步和飘逸的姿态。
紧接着的“文鸳绣履,去似杨花尘不起”,以“文鸳”来形容少女的绣花鞋,形象地表现了她的美丽和雅致。而“去似杨花尘不起”则描绘了她如杨花般飘然起舞的形象,给人以美妙的视觉享受。最后的“舞彻伊州,头上宫花颤未休”,则是通过对少女舞蹈动作的描绘,以及头上的宫花在舞蹈中的颤动,进一步展示了她精湛的舞蹈技艺。
整首词以生动的描绘、细腻的笔触,为我们呈现了一幅美轮美奂的舞蹈画卷,令人叹为观止。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减字木兰花·垂螺近额》是北宋词人张先的一首佳作。此词创作于公元1048年左右,此时正值北宋仁宗时期,经济繁荣、文化昌盛。
在这段时间里,张先的仕途相对顺利,他历任尚书都官员外郎、尚书度支员外郎、知制诰等职。然而,他的内心却隐藏着淡淡的忧伤。他的妻子早逝,令他对人生有了更深的感悟。他将这种情感寄托在诗词之中,表达了他对生命的敬畏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此外,当时的社会风气崇尚文学,尤其是宋词。欧阳修、苏轼等文豪的出现,使得词这种文学形式达到了高峰。在这种背景下,张先的词作受到了广泛的赞誉,他的作品以其优美的词句和华丽的修辞赢得了人们的喜爱。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