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娇
没巴没鼻,霎时间、做出漫天漫地。
不论高低并上下,平白都教一例。
鼓动滕六,招邀巽二,一任张威势。
识他不破,只今道是祥瑞。
却恨鹅鸭池边,三更半夜,误了吴元济。
东郭先生都不管,关上门儿稳睡。
一夜东风,三竿暖日,万事随流水。
东皇笑道,山河原是我底。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没有预兆,一瞬间就铺天盖地。无论高低和上下,全都一样对待。鼓动滕六(风神),招邀巽二(雨神),任由他们展现威势。人们看不透他们,只知道他们是吉祥的象征。然而却痛恨鹅鸭池边的吵闹,在三更半夜时,打扰了人们的休息。东郭先生并不关心,只是关起门来安稳地睡觉。一夜东风吹过,太阳升起,一切都像流水般过去了。东方的神明笑着说,这山河原本就是我的。
去完善
释义
1. "没巴没鼻":比喻事情来得突然,没有任何征兆。
2. "霎时间":形容极短的时间。
3. "漫天漫地":形容范围广,遍布各处。
4. "滕六"、"巽二":风神和雨神的名字,这里指代风雨。
5. "张威势":展示威力。
6. "识他不破":无法识别它的真面目。
7. "祥瑞":古代认为吉祥的征兆。
8. "鹅鸭池边":故事中偷听的地点。
9. "三更半夜":深夜时分。
10. "吴元济":唐朝时期的一个叛乱者,这里是讽刺那些不重视战事的人。
11. "东郭先生":指不愿参与战事的人。
12. "关上门儿稳睡":形容安稳睡觉,不管外面的事。
13. "东风"、"暖日":春天来临的象征。
14. "万事随流水":形容一切事物都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改变。
15. "东皇":东方的皇帝,这里指代春天的象征。
16. "我底":我的。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关于自然现象的古诗词。作者以“没巴没鼻”开篇,形容突如其来的大雪,仿佛一瞬间就覆盖了整个天地。紧接着,他描绘了这场雪的广阔无垠,无论是高处的山峰还是低处的田野,都被这雪覆盖了,一切都变得平等而洁白。在这里,作者巧妙地运用了“滕六”和“巽二”这两个古代神话中的风雪之神,形象地描述了风雪的威力。
然而,尽管这场雪看起来声势浩大,但在作者眼中,它并没有造成太大的危害。他甚至调侃地说,人们似乎觉得这是一场吉祥的瑞雪。这里,作者通过对比人们对风雪的不同看法,表达了他的独特见解。
接下来的句子中,作者将笔触转向了社会现象。他以“鹅鸭池边”为例,讽刺了那些在关键时刻不闻不问的人。这些人就像东郭先生一样,对他人的困境不管不顾,只顾自己安稳地生活。这一部分与前面的自然描写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进一步突显了作者的社会关怀。
最后,作者以“东皇笑曰”作为结尾,寓意着春天的到来,冰雪消融,万物重生。这里,作者借用东皇太一的口吻,表达了对自然的敬畏之情,同时也传达出这样一个信息:自然的力量是强大的,人类应该尊重自然,顺应自然。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念奴娇》是南宋著名词人陈郁的一首代表作。这首词创作于公元1256年左右,正值南宋末年,时局动荡不安。
在创作这首词的时候,陈郁经历了人生的许多波折。他少年时家境贫寒,但在艰苦环境中磨练出坚韧的性格。成年后,他勤奋学习,文学成就斐然,成为了一名杰出的文人。然而,尽管他才华横溢,却未能得到当时统治者的重视和重用,这使得他对现实感到失望和无奈。
在这个时期,南宋朝廷面对北方金国的威胁,始终处于防御状态。而国内政治腐败,民不聊生,社会矛盾日益激化。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陈郁通过描绘自然界的美景,表达了对自己坎坷命运的感慨以及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