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声甘州·问紫岩去後汉公卿
问紫岩去後汉公卿,不知几貂蝉。谁能借留侯箸,著祖生鞭。依旧尘沙万里,河洛染腥膻。谁识道山客,衣钵曾传。共记玉堂对策,欲先明大义,次第筹边。况重湖八桂,袖手已多年。望中原驱驰去也,拥十州、牙纛正翩翩。春风早,看东南王气,飞绕星躔。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古代,汉朝时的高官已经离去很久了,我们无法知道他们中有多少人能像貂蝉那样美丽聪慧。有谁能够借助张良的智慧和勇气,如同祖逖一般努力拼搏?这片土地仍然面临着很多挑战,在黄河与洛水之间战争仍在继续。有谁知道这位来自道山的智者呢,他的智慧和技能曾经得到了传承。
我们一起回忆他在玉堂中的慷慨陈词,他首先阐明了重要的道理,然后开始研究策略。而且重湖和八桂地区长期以来一直无所作为。看着他们向着中原疾驰而去,他的旗帜迎风飘扬。
春天早已来临,看东南方向的王者之气正在逐渐壮大。这如同星辰的运行,一切都在按照正确的轨道前进。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八声甘州:词牌名。
2. 紫岩:代指南宋官员赵鼎。他在南宋初期任宰相,后被罢黜。
3. 汉公卿:汉朝的公卿大臣。这里用来比喻南宋的朝廷官员。
4. 貂蝉:东汉末年著名美女,以美貌著称,后来被用作形容美人的词语。
5. 借留侯箸:借用张良的故事。留侯是张良的谥号,他曾在博浪沙用铁锤刺杀秦始皇未遂。
6. 著祖生鞭:借用晋国将领祖逖的故事。祖逖在关键时刻挥舞马鞭激励士兵前进。
7. 尘沙万里:形容战乱中的环境。
8. 河洛:黄河与洛水之间的地区,这里指中原地区。
9. 染腥膻:被外敌侵占的意思。
10. 道山客:刘过的自称,表示他是一个读书人。
11. 玉堂对策:古代科举考试中的一种题目,要求考生对国家的政策提出建议。
12. 重湖八桂:湖南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地名,这里用来形容中国的南部地区。
13. 十州:古代中国的地方行政区划单位,这里泛指地方官员。
14. 牙纛:古代官员出行时所用的仪仗旗帜。
15. 翩翩:形容官员风度翩翩的样子。
16. 王气:古代文人认为王者之气是一种吉祥的象征,预示着国家的繁荣昌盛。
17. 星躔:星象。古人认为星象的变化与国家的命运有关。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词题咏的是作者刘过的友人某位宦海中的同袍,婉转地抒发了词人对时事的关注与感慨。首句即设问:“紫岩”,以屈原故宅所在之紫岩山暗指楚国;“去後汉公卿”,表达对汉朝廷中一些高级官员的关切与忧虑。接下两句作者自问:“谁能借留侯箸,著祖生鞭?”借用了两个典故:一是张良借箸给刘邦,助他明了形势,做好决策;另一个是祖逖闻鸡起舞的故事。这两句体现出词人对国家的责任感。
接下来的几句词境忽变,呈现出另一种局面:“依旧尘沙万里,河洛染腥膻。”依然是暮霭沉沉,尘土飞扬,但汴京却已经沾染了外族的血迹。“谁识道山客,衣钵曾传。”意指那位仍在江南坐镇的友人已不被世人所知,但他仍是继承中原文化的传人。
下片开始,词人叙述自己及友人共同的记忆:他们在朝廷上讨论国策,欲明晰大义,依次筹划边防事务。然而国家大事难以推动,许多问题悬而未决,致使长江以南的地方政权早已陷入了无所作为的境地。
“况重湖八桂,袖手已多年。”这里提到的“重湖八桂”指的是湖南、广西一带,其中的隐含意思是南中国的政治局势一片黯淡。接下来写道:“望中原驱驰去也,拥十州、牙纛正翩翩。”期待朋友能早日执掌大权,恢复中原地区原有的繁荣与昌盛。末尾三句充满了自信和乐观:“春风早,看东南王气,飞绕星躔。”寓意着随着春天的到来,东南之地将重现古代王者的光辉,重新崛起。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八声甘州·问紫岩去後汉公卿》是南宋著名词人刘过的作品。这首词创作于公元1208年左右,即南宋中期。
在这个时期,刘过生活艰辛,他本是江湖才子,因应试不第而四处游历。他的作品多是表达豪放不羁、孤独无奈的情绪。当时的南宋朝廷偏安一隅,政治腐败,外患严重,文人士大夫多抑郁不得志,如陆游、辛弃疾等人都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
这首《八声甘州·问紫岩去後汉公卿》以汉代喻宋代,借古讽今,表现出对国家前途的忧虑和对自己命运的感慨。词中的“紫岩”指的是汉代的名人张良,他是辅佐刘邦打天下的功臣,后来归隐山林,不问世事。刘过以张良自比,表达了对朝廷的不满和对理想的追求。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