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立春有感

标题包含
立春有感
岁尽无人访汴州,东风应到未央楼。 荒垣草没牛羊入,废苑春生雉兔游。 万里艰难炊劔首,十年流落梦刀头。 一官何事不归去,空戴南冠泣楚囚。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晁公溯(1054-1126),字子西,号嵩山居士,济州巨野(今山东巨野县)人。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与苏轼、黄庭坚等人并称为“苏门四学士”。 晁公溯出身于书香世家,自幼聪颖过人,勤奋好学。宋神宗熙...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时光已逝却无人探访汴州,东风应该已经吹到了未央楼。 荒凉的城墙已经被杂草覆盖,牛羊随意进入,废弃的花园里春天来临,野鸡和兔子在其中游荡。 在万里之外体验艰难的生活,十年的流浪生活让人梦回故乡。 为什么一个官员不选择回家呢?徒劳地戴着楚冠哭泣。
去完善
释义
1. 汴州:即今河南省开封市。是宋朝的都城,此处为诗人怀念故地之情。 2. 未央楼:汉代宫殿名。这里用来指代诗人所在之地或诗人的想象。 3. 荒垣:荒废的城墙。 4. 废苑:荒废的皇家苑囿。 5. 炊劔首:借指远离家乡、独自生活的艰辛。 6. 梦刀头:指梦想功成名就。 7. 南冠:楚人的帽子。后用“南冠”指囚犯,亦借指囚禁。
去完善
赏析
《立春有感》是南宋诗人晁公溯创作的一首描绘立春时节景象的诗歌。诗中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感慨和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岁尽无人访汴州”一句,点出了时间的流逝和地点的转变。作者以“岁尽”一词表达了对时光匆匆流逝的感慨,而“无人访汴州”则表现了他对故乡的怀念之情。这里的“汴州”指的是北宋的都城汴京,也就是今天的河南开封。 “东风应到未央楼”一句,是对春天到来的描述。“东风”象征着春天的到来,而“未央楼”则是古代皇帝举行朝会的地方,这里用来代指朝廷。这句诗意味着虽然时间已经进入了春天,但是朝廷却还没有恢复生机。 “荒垣草没牛羊入,废苑春生雉兔游”两句,通过描绘荒凉的景象,反映了战乱后社会的凋敝。“荒垣草没牛羊入”形象地展示了战争的破坏以及战后的荒凉景象,而“废苑春生雉兔游”则表达了春天来临时,生机在荒废的土地上悄然滋生。 “万里艰难炊剑首,十年流落梦刀头”两句,表达了作者对战争的愤懑和对家乡思念的深沉情感。“万里艰难炊剑首”寓意着作者历经艰险,远走他乡,而“十年流落梦刀头”则表达了他离家十年,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一官何事不归去,空戴南冠泣楚囚”两句,是作者对自己身处异乡的无奈感叹。他在这两句诗中提出了一个疑问:既然战争已经结束,为什么我还不能回到家乡呢?这里的“南冠”是指被俘的楚国俘虏,这里用来比喻自己身在异乡的心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立春有感》是南宋诗人晁公溯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约在公元1174年左右,正值南宋时期。此时,北宋灭亡已经过去了近半个世纪,但南宋王朝仍然在北方民族的压迫下艰难求生。 在这个特殊时期,晁公溯作为一位士人,他的人生际遇也受到了时代的深刻影响。他曾担任过地方官吏,但在任期内因直言不讳地揭露弊政而受到排挤,最后被罢免。此后,他选择在乡野间过着隐居生活,以诗书为伴,寄托自己的忧国忧民之情。 在这个背景下,《立春有感》描绘了诗人对春天来临的感慨。诗中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担忧,以及对个人遭遇的无奈。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看出晁公溯作为一位有良知的士人,他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民生疾苦的关切。同时,这首诗也反映了南宋时期知识分子在社会动荡中的困惑与挣扎。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