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山居二首 其一

标题包含
山居二首 其一
舍北巑岏万叠青,门前列岫巧相迎。 天公有意怜寒士,锡与公侯百雉城。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袁燮(1144年-1224年),字和叔,号絜斋,庆元府鄞县(今浙江宁波)人。南宋著名理学家、教育家,与杨简、陆九渊、舒璘并称“甬上四先生”。 袁燮自幼聪颖好学,年轻时师从陆九渊,深受其影响。乾道五年...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舍弃北方那重峦叠嶂的绿色山脉,门前矗立着连绵不断的山峦仿佛在热情欢迎我们。上天似乎特别眷顾那些贫寒的文人墨客,赐予了我们一座壮观的城市,就如同公侯之家的宏伟城堡。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舍北:指作者的住宅北面。 2. 巑岏(cuán wán):形容山势高耸突兀。 3. 万叠青:形容山峰层层叠叠,一片青翠。 4. 门前列岫(xiù):门前罗列着山峰。 5. 锡(cì):赐予。 6. 公侯:古代诸侯封国的国君,这里代指权贵之人。 7. 百雉(zhì)城:泛指大的城池。
去完善
赏析
《山居二首 其一》是一首描绘山居风光的诗。诗人在第一句“舍北巑岏万叠青”中,通过描述群山峻岭的景色,展现了山居环境的壮丽。第二句“门前列岫巧相迎”则通过对门前山峦的刻画,表达了诗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情感。 在“天公有意怜寒士”一句中,诗人巧妙地运用拟人手法,将天空赋予人性,使之成为关心贫苦知识分子的神明。这句诗句传达了诗人对于自己生活境遇的感慨以及对社会公平的关注。最后一句“锡与公侯百雉城”则用“锡与”这一古词,寓意神明的赐予,体现了诗人内心期望被善待、得到公正对待的愿望。整首诗通过写景抒情,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公平正义的追求。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袁燮,南宋著名学者、政治家、诗人。他的诗作风格独特,语言质朴,富有哲理。他的这首《山居二首 其一》描绘了隐居山林的宁静生活,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生活的热爱和对世俗纷扰的厌恶。 这首诗创作于南宋时期,当时的中国正处于社会动荡、政治腐败的时期。在这样的背景下,许多文人墨客选择了隐居山林,远离世俗纷扰,寻求心灵的宁静。袁燮也不例外,他在这一时期退居山林,过上了隐居的生活。 在这一段时间里,袁燮的人生际遇颇有些曲折。他曾担任过朝廷官员,但因看不惯官场腐败,毅然辞官回乡,过上了与世无争的田园生活。他在山林间感悟人生,写下了许多优美的诗篇,如这首《山居二首 其一》,表达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在南宋时期,社会矛盾激化,政治腐败严重,民生疾苦深重。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袁燮选择隐居山林,过上了一种超脱世俗的生活。他的这首《山居二首 其一》正是他在这个时代的缩影,反映了他的生活态度和人生观。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