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送刘孟卿游天台雁荡二山

标题包含
送刘孟卿游天台雁荡二山
治源先生高七十,山水病僻不可瘳。 灶无炊烟不顾计,穷幽极怪如仇雠。 有时清风明月对好景,霹雳拔却大树不回头。 四方泉石朝入耳,杖屦百里夕已投。 大笑箕山不敢出,走避轩冕岂自由。 天台雁荡泼上心,暑焦毛髪不肯留。 萦纡长淮下平席,倒指计日观怒涛。 君诗功刻造化骨,吴越气象当先愁。 古今吟力未到处,好句愿备幽人收。 此行诗是图画画山笔,归日借我目一游。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黄庶(1019年-1058年),字亚夫,一作亚父,晚号青社。北宋著名文人,江西诗派诗人之一。 黄庶出生于书香门第,自幼聪颖过人,勤奋好学。他年轻时就中举人,历任州县官职,颇有政绩。在任期间,他关心民...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治源老先生年逾古稀,生活在偏远山区,疾病缠身难以痊愈。 家中贫寒,无暇顾及生计,但他却爱探寻奇山异水,如同寻找仇敌一般执着。 有时遇到清风明月相伴的美景,立刻沉醉其中,即便遭遇霹雳惊雷也不回头。 四周的名胜古迹他早已耳熟能详,只需步行百里就能探访。 他曾大笑不已,连隐居于世的古人也无法胜过他,躲避官职岂能由自己决定。 天台山和雁荡山的美丽景色深深吸引了他,炎热夏日也阻挡不了他的脚步。 沿着淮河行走,放眼望去尽是美景,伸手指着计算时日,期待观赏那愤怒的波涛。 您的诗歌功力如此深厚,仿佛在刻画大自然的骨骼,真是让人陶醉。 无论是古代的诗人还是现在的文人,都无法达到您的高度,那些美妙的诗句定会为幽居之人所喜爱。 此次旅行,诗篇如画,画笔如山,希望有一天可以借给我观赏。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送刘孟卿游天台雁荡二山:标题,表明该诗是写给即将去天台、雁荡两山游览的刘孟卿的送别诗。 2. 治源先生高七十:“治源”是对刘孟卿的尊称,意为有修养的人。“高七十”表示他的年岁已有七十。 3. 山水病僻不可瘳:描述刘孟卿对于山水风光的热爱和沉浸其中无法自拔的状态。 4. 灶无炊烟不顾计:形容刘孟卿在山水之间生活简朴,不追求物质享受。 5. 穷幽极怪如仇雠:表达对刘孟卿热爱探险,勇往直前的生活态度的赞美。 6. 霹雳拔却大树不回头:形象地描绘刘孟卿面对困难毫不退缩,勇往直前的精神。 7. 四方泉石朝入耳:描述刘孟卿游览各地,欣赏各处美景。 8. 杖屦百里夕已投:说明刘孟卿长途跋涉,不畏艰辛的精神风貌。 9. 大笑箕山不敢出:以箕山隐士的故事为例,表达刘孟卿不愿过隐居生活的意愿。 10. 走避轩冕岂自由:描述刘孟卿对于功名富贵的不屑与独立人格的追求。 11. 天台雁荡泼上心:形容刘孟卿对天台、雁荡二山的向往之情。 12. 暑焦毛髪不肯留:表述刘孟卿不怕炎热,为了游览梦想之地而不顾一切的坚定信念。 13. 萦纡长淮下平席:描绘了刘孟卿沿途旅行的景象。 14. 倒指计日观怒涛:表达了对刘孟卿能够尽早领略壮观海景的期待。 15. 君诗功刻造化骨:赞叹刘孟卿的诗歌创作才能,能够深刻地刻画自然景色和人文风情。 16. 吴越气象当先愁:强调刘孟卿诗歌中对江南水乡景象的独特思考和理解。 17. 古今吟力未到处:指出刘孟卿具有跨越时空的诗歌创造力。 18. 好句愿备幽人收:祝愿刘孟卿的诗作能被广大读者所喜爱并收藏。 19. 此行诗是图画画山笔:表达了诗人认为刘孟卿此行的意义在于通过诗歌将山水风景记录下来。 20. 归日借我目一游:期盼刘孟卿归来时能分享他在旅途中的所见所闻。
去完善
赏析
本诗赞美了刘孟卿的才情和游历的豪情壮志,并通过描绘其游玩山水时的具体情景和对山水风光的独特感受来展现他的人格魅力。诗人用“治源先生高七十,山水病僻不可瘳”起笔,为刘孟卿的形象定了基调:一位执着于山水且才华横溢的长者。接下来诗人通过刘孟卿的行动和言谈描绘他的形象:在探险寻幽中,他如痴如狂,仿佛与山川怪物结下了不解之缘;清风明月的良辰美景并不能阻挡他前行的步伐,如同雷击后的树木一样坚定不移。此外,他还具备出色的游历能力,能迅速找到住宿的地方,对此他似乎乐在其中。总的来说,诗人赋予刘孟卿一种超脱世俗、豪情万丈的形象。 与此同时,诗人还通过比喻和象征表达了他的感悟。"大笑箕山不敢出,走避轩冕岂自由"等诗句,传达出了诗人对世俗名利的蔑视和对逍遥自在生活的向往。此外,诗人通过“天台雁荡泼上心,暑焦毛髪不肯留”等诗句,表现了对刘孟卿游历远方的敬佩之情,并间接表达了对自然美的热爱。而结尾的“此行诗是图画画山笔,归日借我目一游”则抒发了诗人渴望亲身体会诗中美景的愿望。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送刘孟卿游天台雁荡二山》是北宋诗人黄庶的作品。黄庶生活在公元995年至1059年之间,这个时期正是北宋的中期。他的一生都在求取功名,曾两次参加科举考试,但都未能如愿。尽管如此,黄庶并没有放弃对知识的追求,他成为了一位著名的学者和诗人。 在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下,黄庶与刘孟卿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刘孟卿是一位对山水风光有着浓厚兴趣的人,他常常外出游历名山大川。这次,他准备去天台山和雁荡山游玩,黄庶得知后写下了这首送别诗。 在北宋时期,随着经济文化的繁荣,旅游活动也日益兴盛。人们开始走出家门,游览各地的名胜古迹,欣赏美丽的自然风光。天台山和雁荡山都是当时著名的旅游胜地,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在诗歌中,黄庶表达了对刘孟卿的真挚情谊,同时也抒发了自己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之情。他以优美的诗句描绘了天台山和雁荡山的美丽景色,表达了希望刘孟卿能够尽情欣赏这些美景的愿望。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