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过兰亭

标题包含
过兰亭
右军堂下过,尚有读书坛。 水曲觞何在,池荒墨未干。 人多寻古迹,我亦渡寒滩。 要把兰亭记,摩挲醉眼看。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王羲之的讲堂过去了,但还有读书的地方。 曲水流觞去哪里了?池塘里的墨迹还没干。 大家都在寻找古老的痕迹,我也是。 要了解兰亭的故事,就仔细端详着醉酒的眼睛吧。
去完善
释义
1. 右军:指王羲之,曾任右将军,故有此称。 2. 读书坛:相传王羲之曾在临水的一块岩石上读书,后人称其地为“读书坛”。 3. 水曲觞:此处指王羲之与友人一起饮酒赋诗的地方,即著名的“曲水流觞”之地。 4. 池荒:形容兰亭的池塘荒废景象。 5. 摩挲:用手抚摸。
去完善
赏析
《过兰亭》这首古诗是一首描绘作者探访王羲之故居的诗。诗中提到了王羲之的书法艺术,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于古文化的敬仰和对往事的怀旧情怀。 “右军堂下过,尚有读书坛”描述了王羲之的堂下仍有读书的地方,展现了古代文人墨客的精神世界。 “水曲觞何在,池荒墨未干”则表达了对流逝时光的感慨,或许曾经的繁华已经不在,但那些美好依然在我们的心中留下了印记。 接下来的诗句表达出诗人对寻找古迹的热衷,同时也透露出自己的孤独与沉思。“我要把兰亭记,摩挲醉眼看”表明了诗人希望通过亲身体验来记住这个特殊的地方,通过细细品味和感悟将这份情感永远留在心里。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过兰亭》是清代诗人傅梦得创作的一首五言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致在清朝康熙年间(公元1662年-1722年),这一时期正值清政权稳定,国家相对太平的时期。然而,尽管外部环境相对和平,但作者傅梦得却面临着人生中的一些困扰和挑战。他在科举考试中屡试不第,这使得他对仕途产生了失望和厌倦之情。 在这个时期,清代的文化氛围比较浓厚,文人墨客热衷于文学创作和交流。傅梦得虽然科举不利,但他并没有放弃自己的追求,而是将精力投入到诗歌创作中。他经常在闲暇时游览名胜古迹,寻找灵感。过兰亭就是其中一次游历的经历。 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看到作者在面对人生困境时所表现出的坚韧和豁达。他借古人之口,抒发自己对人生哲理的感悟,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未来的期许。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