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起
月堕沧浪西,门开树无影。此时归梦阑,立在梧桐井。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月亮悄然沉落在苍茫的西方,门前的大门打开时树木投下的影子已经消失。此刻是梦醒时分,我站在那口梧桐井旁。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曹邺:唐朝诗人。
2. 月堕沧浪西:月坠落在苍茫的水边。
3. 无影:没有影子。这里指树在月光下投下的阴影。
4. 归梦阑:指梦境消散。阑,将尽,残破。
5. 梧桐井:古代水井的名称。
去完善
赏析
《早起》是曹邺的一首描绘早景的诗作,其主题为描写破晓时分静谧而富有生机的自然景象。诗人在诗词中通过对月色、树木、梦境的描绘,展现了一幅美丽的清晨画卷。
首句“月堕沧浪西”,描述了月亮落下的情景。诗人用“月堕”形象地描绘出月亮从天空慢慢下降的过程,让人感受到时间的流逝与夜晚的结束。同时,“沧浪西”则指代西方,暗示了月亮降落的方向。整句表达了清晨即将到来时的天色变化。
接下来,诗人写道:“门开树无影。”此句通过打开的门和没有投影的树,表现出清晨的寂静和清新。“门开”预示着新的一天即将开始,而“树无影”则表示光线还不足以使树产生阴影,从而突显了清晨的宁静氛围。
然后,诗人以“此时归梦阑”来形容自己在此刻醒来。“归梦阑”意味着梦境即将消散,表现出诗人离开梦乡、回到现实的情感。这句诗词表达出作者在这一特殊时刻所感知到的世界和自己的内心世界。
最后,“立在梧桐井”描绘了诗人在此景中的姿态。诗人立于梧桐树下,面对一口水井,思考着生活的哲理。这里的梧桐树和水井代表了诗人内心的两个世界:一个是对美好自然的向往,另一个是对人生哲学的沉思。
总之,这首诗在视觉和听觉上都给人一种愉悦的感受,其中所表现出的生活态度和审美观念都体现了诗人独特的气质和人格魅力。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早起》是唐朝诗人曹邺创作的一首五言诗。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早醒生活的无奈和对世事纷扰的感慨。创作背景如下:
在唐懿宗时期(860-874年),社会动荡不安,民生疾苦。曹邺出身贫寒,凭借自己的努力和才华进入仕途。然而,他并没有得到皇帝的重视和重用,反而因为直言敢谏而受到排斥和打压。这使得他对现实生活产生了深深的忧虑和感慨。
在这个时期,曹邺的生活并不如意,他经常需要早起奔波,为生计劳碌。这首诗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通过描述早起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无奈和对世事纷扰的感慨。同时也反映出唐朝晚期社会现实的黑暗面,以及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担忧。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