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觉范漳水
仁者虽逢思有常,平居慎勿示何妨。
争先世路机关恶,近后语言滋味长。
可口物多终作疾,快心事过必为伤。
与其病后求良药,不若病前能自防。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具有仁爱之心的人,即使在面临困扰时也有自己的准则,在日常生活中谨慎行事也没有什么不好。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人们往往会使用一些不好的手段,而身边的闲言碎语也往往会产生不良影响。美味的食物吃得过多最终会导致疾病,快乐的事情过了头也必定会带来伤害。与其生病后再去寻找灵丹妙药,不如在生病之前就学会自我预防。
去完善
释义
1. 觉范:法号名,即陈瓘的老师;
2. 漳水:指河南省安阳市的漳河;
3. 思有常:思考事情要有一定的规律;
4. 平居:平常时候;
5. 慎勿示:谨慎不要表现出来;
6. 何妨:无妨;
7. 争先:争夺名利地位;
8. 世路:人生道路;
9. 机关:计谋,手段;
10. 近后:亲近之后;
11. 语言滋味长:言语中的深意需要仔细品味;
12. 可口物多终作疾:美味的食物吃多了会生病;
13. 快心:让人高兴的事情;
14. 事过必为伤:快乐的事情过去后会留下伤痕;
15. 病后求良药:生病后再去找好药;
16. 病前能自防:在生病之前就能做好预防。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名为《寄觉范漳水》,是宋代诗人陈瓘写给一位叫觉范的友人的劝诫诗。诗人通过讲述一些生活中的现象和道理,告诫友人要有正确的价值观和生活态度。
首联“仁者虽逢思有常,平居慎勿示何妨”,意思是仁者即使在困难中也要保持自己的思考,平时谨慎行事也无妨。这表达了诗人主张在复杂的社会生活中,要保持独立思考和谨慎的态度。
颔联“争先世路机关恶,近后语言滋味长”,强调在竞争激烈的社会环境中,要小心防范他人的阴谋诡计,同时也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以免给人留下把柄。这里揭示了社会生活的复杂性和人心的险恶。
颈联“可口物多终作疾,快心事过必为伤”,指出过多追求口腹之欲和一时的快乐往往会给身体和心理带来伤害。这表达了诗人对健康生活的看法,认为节制和适度才是保持身心健康的正确方式。
尾联“与其病后求良药,不若病前能自防”,意思是与其等到生病后再寻求治病的良药,不如在生病之前就做好预防工作。这是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洞察,强调了预防和保健的重要性。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寄觉范漳水》是北宋时期诗人陈瓘的作品。陈瓘生活在公元1057年至1124年,他是一位著名的学者和政治家,曾担任过太学正、国子监司业等职。陈瓘在当时以直言敢谏著称,他在诗中表达了自己的政治理想和抱负。
在创作这首诗时,陈瓘正处于北宋晚期,当时社会矛盾日益尖锐,政治腐败严重。陈瓘作为一位有良知的士人,他对国家的前途和人民的苦难深感忧虑。在此背景下,他写下了这首寄托忧国忧民之情和对未来期许的诗篇。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