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和涂宣义喜雨
郡邑同寅祷旱干,风霆来会雨千山。
真成雨粟从天下,只在为云翻手间。
神不素餐无愧色,农期一饱足欢颜。
丰年酒熟鸡豚社,二老从今请往还。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同一地区的官员们共同为干旱祈求时,忽然风雨交加,滋润了千山的土地。这场及时雨仿佛从天降下的小米,只需要一个契机就可以实现它的价值。农民们期待着一个丰收年,期待着一次填饱肚子的满足,脸上露出了开心的笑容。在丰收之年,酿好的酒和美味的鸡肉、猪肉成为了庆祝的佳肴,两位老人从此过上了幸福安宁的生活。
去完善
释义
1. 郡邑:泛指城邑或行政区划中的区域。
2. 同寅:指同事或同行者。
3. 祷旱干:祈求消除干旱。
4. 风霆:疾风闪电,此处比喻突然出现的降雨。
5. 雨粟:语出《庄子·外物》,指天上落下谷子。这里表示雨量大。
6. 神不素餐:形容神明在关键时刻显灵,解决问题,显示出其力量。
7. 农期一饱:农民期盼着粮食丰收,能够吃饱。
8. 丰年酒熟:丰收年份的庆祝活动。
9. 鸡豚社:祭祀土地神的仪式。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农民丰收喜悦的诗。在诗的开头,诗人描述了干旱地区的民众祈求降雨的景象,通过“风霆来会雨千山”这句,我们可以看到天地之间的风雨交汇,带给人们丰富的雨水。接下来的诗句中,作者以“真成雨粟从天下,只在为云翻手间”来说明大自然的神奇力量,表达了对自然的敬畏之心。
诗歌的中部,“神不素餐无愧色,农期一饱足欢颜”这两句,传达了神灵以农民的幸福为己任,使得农业丰收,农民得以温饱。而“丰年酒熟鸡豚社,二老从今请往还”,则表现出了在丰收的年景里,村民们举办庆祝活动,感恩天地神灵的庇佑。整首诗借助于丰富的想象、生动的形象以及强烈的情感色彩,向读者展现了一幅充满希望的田园画卷。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再和涂宣义喜雨》是南宋诗人陈元晋的一首五言诗。这首诗创作于公元1250年左右的南宋时期。
在这个时期,陈元晋正处于他人生的转折点。他曾是南宋官员,但因为主张抗金而被贬谪到偏远的广东地区。在这段时间里,他目睹了国家政治的腐败和社会的动荡不安,这使他深感忧虑和痛心。然而,他在这一时期也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共同抒发爱国情怀。
在南宋时期,我国社会正处于一个多事之秋。当时北方的金国对南宋构成了巨大的军事压力,而南宋朝廷内部却存在着严重的政治斗争。许多有识之士纷纷呼吁抗金救国,但他们的声音却被淹没在政治纷争之中。此外,由于战争频繁,农业受到很大影响,百姓生活困苦。在这种背景下,陈元晋写下了这首《再和涂宣义喜雨》,以表达他对民生疾苦的关切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去完善
相关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