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僧归日本
四极虽云共二仪,晦明前后即难知。西方尚在星辰下,
满帆若有归风便,到岸犹须隔岁期。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这四极尽管与天地的两极相和,但阴晴不定、难以预测。西方仍在星辰之下,想要满帆顺风而归,还需要等待漫长的时光。
去完善
释义
1. 四极:指四方之极,这里指代中国和日本两地。
2. 二仪:中国古代哲学概念,指天地、阴阳。
3. 晦明:昏暗与光明,这里指代昼夜变化。
4. 西方:这里指的是日本方向。
5. 星辰:这里比喻船只航行在海上的景象。
6. 满帆:满张船帆,表示船只准备启航。
7. 归风:顺风而归,这里指代有利于船只航行的风向。
8. 到岸:抵达目的地,这里指日本。
9. 隔岁期:一年多的时间,这里指预计到达日本的期限。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目送僧人离开的场景,表达了他们对友情的珍视和离别的无奈。首句“四极虽云共二仪”表达了四海皆兄弟的理念,暗示诗人与僧人的友情是超越地域和国界的。第二句“晦明前后即难知”则强调了时光的流转和命运的莫测,为整首诗蒙上了一层忧伤的氛围。
接着,“西方尚在星辰下”一句展现了诗人丰富的想象力和空间感,用星辰比喻遥远的地方,寓意僧人即将远行。而“满帆若有归风便”则表达了诗人和僧人之间的默契,以及诗人对友人一路顺风的祝福。最后两句“到岸犹须隔岁期”则流露出诗人在送别时的担忧和不舍,暗示着一年之后才能再次相见。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送僧归日本》是唐朝诗人方干的一首送别诗,创作于879年左右。这首诗描绘了友人即将乘船返回日本,诗人惜别之情油然而生。
在唐朝时期,中日文化交流频繁,许多日本僧人来到中国学习佛法和文化,并将中华文化带回日本。方干的好友可能是其中的一位,因此在临别时,方干写下了这首充满离愁的诗篇。
在方干所处的时代,唐朝正处于晚唐时期,社会动荡不安。尽管如此,唐朝的文化却达到了一个高峰,诗歌、绘画、书法等艺术形式得到了空前的发展。方干作为一位著名的文人,他的诗篇以描绘山水景色和抒发个人情感为主,受到人们的喜爱。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