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黄叔愚赴平江教授
人生水中萍,泛泛随波澜。
偶然成聚散,谁使为悲欢。
伊余从君游,两见岁履端。
相得恨不早,相见常苦难。
今又舍我去,觉我肝肠酸。
君诚湖海士,豪气老不刓。
剧谈愤世俗,怒发时冲冠。
向来对宣室,见晚帝兴叹。
落落不苟合,栖迟犹冷官。
高才徒白首,未许陪鸳鸾。
苏台今辅郡,举头见长安。
会看有追诏,祝君且加餐。
吾衰钓沧溟,羊裘侣鱼鼋。
逍遥各有适,快覩扶摇抟。
尺书倘见存,慰此离忧宽。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人生如浮萍在水中漂泊,随着波涛起伏不定。
我们偶尔相聚又匆匆别离,是谁让我们有了悲喜之情?
自从与你相识,我们共度了两个新年伊始。
相见恨晚,但常常难以相聚。
现在你又将要离去,让我心生酸楚。
你是胸怀壮志的人,豪爽之气丝毫未减。
畅谈世事令你愤怒不已,怒火冲天。
你在宣室前表现出众,连皇帝也为你感慨。
你不愿趋炎附势,所以还在冷清的职位上徘徊。
才华横溢却白发满头,无法陪伴在权贵的左右。
苏州如今已是重镇,抬头便能看到京城。
希望有朝一日你能得到重用,祝福你保重身体。
我年老体弱,退居江湖,与鱼鳖为伍。
我们各自寻找心灵的慰藉,期待着腾飞的那一刻。
倘若你还保存着这封信,请用它来安慰离别之忧。
去完善
释义
1. "人生水中萍":比喻人生像水中的浮萍一样漂泊不定。
2. "伊余从君游":"伊余",意为我;"从君游",跟随您一起游玩或学习。
3. "两见岁履端":"岁履端",指一年开始的立春时节,这里说两次见到,表示与黄叔愚相识已有两年。
4. "君诚湖海士":赞美黄叔愚是个博学多才的人,"湖海士",表示志在四海的人才。
5. "剧谈愤世俗":"剧谈",畅谈;"愤世俗",不满世俗。
6. "向来对宣室":"宣室",汉代未央宫的正室,这里代指皇帝。
7. "落落不苟合":"落落",形容人的风度潇洒;"不苟合",不肯随便与人合作。
8. "苏台今辅郡":"苏台",苏州的别称;"辅郡",辅助京城的地方。
9. "会看有追诏":"追诏",君王后来追认的封赏。
10. "祝君且加餐":祝愿黄叔愚保重身体,多加餐饭。
11. "吾衰钓沧溟":诗人以钓鱼自比,"沧溟",海洋。
12. "逍遥各有适":大家各自追求自己逍遥的生活。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关于离别和友情、激励的诗。诗人在送别朋友之际,表达了他们之间深厚的友谊,以及对于朋友未来发展的期许与祝愿。诗人以“人生水中萍,泛泛随波澜”开篇,形象地描绘了人生的无常和无法抗拒的命运波折。接下来,通过“偶然成聚散,谁使为悲欢”传达出人们对于悲欢离合的无奈感。诗人回顾了自己与朋友的相识、相聚,以及共度的美好时光,以此表达对朋友的深深眷恋。诗人还提到朋友的豪爽性格和高尚情操,希望他能够保持自己的本色,不要被世俗所困。同时,诗人鼓励朋友要相信自己,勇敢追求梦想,即使现实残酷,也要坚持不懈。最后,诗人祝愿朋友在未来的路上一切顺利,期待他们的再次相逢。整首诗情感真挚,寓意深远,展现了诗人深沉的友谊和对生活的热爱。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送黄叔愚赴平江教授》是南宋诗人王之望于绍兴二十年(1150年)创作的一首送别诗。这首诗反映了王之望对友人黄叔愚离开的惋惜和对其在平江任教的美好期许。
当时正值南宋初期,抗金斗争进入新阶段,南宋政权已相对稳固,社会经济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然而,战乱的阴影依然笼罩着百姓的生活。在这个特殊时期,文人骚客纷纷抒发忧国忧民之情。作为南宋著名文人,王之望经历了南宋的兴亡变迁,对国家的命运和民众的痛苦有着深刻的理解。他关心民生疾苦,寄情山水,结交贤能之士,致力于振兴文化教育。
在此背景下,他与黄叔愚结识并成为知己。黄叔愚是一位学问渊博、品德高尚的文人,深得王之望的敬重。在得知黄叔愚即将出任平江教授时,王之望心情沉重,满怀惆怅地写下这首送别诗。在诗中,他以丰富的想象力和深情的笔触,表达了对友人的眷恋和不舍,同时也寄予了对他在新岗位取得成就的热切期盼。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