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杨简迁国子博士
杨君解墨绶,去作国子师。
邑人十万户,遮道婴儿啼。
曩岁天旱苦,赤地无余遗。
饥殍千百辈,上山争采薇。
采薇有时尽,讵能救长饥。
慨然顾自任,舍我将告谁。
昧爽出厅事,日暮忘旋归。
大家贮陈粟,出粜不敢迟。
偷儿纷狗鼠,锄治如平时。
一意摩手抚,如子得母慈。
明年麰麦登,比屋无流移。
史牒载循吏,于今亲见之。
我亦受一廛,惜哉轻语离。
桥山未迄役,酌饯疎酒巵。
聊述路人颂,持作送君诗。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杨先生辞官从教,成为国学老师。
他所在的县城有十万多人口,纷纷前来道别,连婴儿都哭闹不已。
那年大旱无雨,土地寸草不生。饥饿的百姓成千上万,争先恐后上山采集野菜以求饱腹。
然而采集的野菜终究会有耗尽的时候,如何长期解决粮食短缺问题?
杨先生看着眼前的困境,毅然决定承担起责任。除了他自己,还有谁能肩负起这个使命呢?
清晨出门,傍晚仍在工作,常常忘了回家。大家捐献粮米,抛售的速度丝毫不敢拖延。而那些平日里的盗贼们,也都在农忙时协助农民耕作,如同往日一样平静。
杨先生关怀备至,用手抚摸着每一颗种子,就像母亲爱护着自己的孩子。
来年丰收在望,整个村子都没有发生迁移的情况。史册记载的那些良吏,今天亲自见识到了。
而我也有自己的一份田地,却对轻易的离别感到惋惜。黄陵之事尚未完成,只能在这疏懒的酒杯中表达祝福之情。
简单地记录路人所赞美的功德,以此作为送别的诗句。
去完善
释义
1. 墨绶:古代官员用黑色的丝带系官印,称为“墨绶”。这里指担任县令职务。
2. 国子师:即国子博士,为国子监的教官,负责教育太学生。
3. 邑人:同县人。
4. 遮道:拦截道路。
5. 婴儿啼:形容百姓对杨简离去的不舍之情。
6. 曩岁:往年。
7. 天旱苦:因干旱导致的痛苦。
8. 赤地:指土地贫瘠、庄稼无法生长的地方。
9. 饥殍:饿死的人。
10. 采薇:采集野菜,此处指百姓在荒年寻找食物。
11. 讵能:岂能。
12. 慨然:激昂的样子。
13. 顾自任:反省自己承担的责任。
14. 舍我:舍弃我自己,指不抱怨他人,主动承担责任。
15. 昧爽:黎明时分。
16. 厅事:办公处所。
17. 日暮:傍晚时分。
18. 旋归:返回家乡。
19. 大家:豪门大户。
20. 陈粟:存放的粮食。
21. 出粜:出售粮食。
22. 偷儿:小偷。
23. 纷狗鼠:形容社会秩序混乱。
24. 锄治:治理,整治。
25. 摩手抚:抚摸手背,比喻安抚关心。
26. 如子得母慈:如同孩子得到母亲的关爱。
27. 明年:第二年。
28. 麰麦:大麦。
29. 比屋:家家户户。
30. 流移:流离失所。
31. 史牒:记载历史的典籍。
32. 循吏:奉公守法的官员。
33. 我亦受一廛:我也接受一块土地,指作者与杨简的关系。
34. 惜哉轻语离:遗憾地说离别的话。
35. 桥山:位于陕西省中部的一座山,这里指作者的家乡。
36. 未迄役:未完成任务。
37. 酌饯:斟酒送别。
38. 疎酒巵:疏酒杯,指简陋的酒杯。
39. 路人颂:路人称赞的诗。
去完善
赏析
赏析:这首诗歌是诗人洪迈为送别好友杨简所作。诗歌通过对杨简的赞美,表现出其坚守职责、关心民生、为民谋福祉的品质。诗歌采用虚实结合的手法,一方面描绘了杨简治理县邑时的辛勤努力,另一方面以历史记载的循吏作为对比,强调了杨简的实际贡献。全诗语言朴实,情感真挚,充满了对杨简的敬重与不舍之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送杨简迁国子博士》是南宋著名诗人洪迈的一首送别诗,创作于宋孝宗淳熙年间(公元1174-1189年)。这一时期,南宋与金国的关系相对稳定,经济和文化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
在这段时间里,洪迈的人生经历了一系列的变化。他在科举考试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被任命为江西抚州军事推官。然而,他并未在官场中获得预期的成功,反而因直言不讳而遭受排挤。这使得他对官场产生了失望,转而投身文学创作,成为了一位著名的文人。
在宋孝宗统治时期,由于政治环境相对宽松,文化领域出现了许多优秀的作品。洪迈在这一时期创作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如《送杨简迁国子博士》等。这些诗篇表达了作者对友情的珍视,同时也反映了他对当时社会现实的忧虑和关切。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