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峡州

标题包含
峡州
自昔夷陵争战地,时平不复问干戈。 三游洞里寻遗迹,至喜亭前足雅歌。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洪迈(1234年-1305年),字景卢,号野处,又号容斋,南宋饶州鄱阳(今江西省上饶市鄱阳县)人。他是南宋著名文学家、历史学家。 洪迈出生于书香门第,其父洪皓曾任徽猷阁直学士、提举万寿观兼权直学士院...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自古以来,夷陵曾是战争之地,现在和平时期已经不再谈论战斗了。在寻找三游洞的遗址时,可以在至喜亭附近尽情唱歌,享受雅致的生活。
去完善
释义
峡州:中国古地名,位于今湖北宜昌地区。 夷陵:古代县名,在今湖北省宜昌市东,位于长江三峡的西陵峡口。 争战地:指战争频繁发生的地方。 时平:指太平时期。 干戈:古代两种兵器,借指战争。 三游洞:位于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三游洞景区,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白行简和元稹一同游览而得名。 遗迹:过去的痕迹或遗留下来的事迹。 至喜亭:位于湖北省宜昌市长阳县榔坪镇的黄柏山麓,始建于北宋建隆年间。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歌表达了诗人对三峡地区的独特情怀。首先,诗人回顾了过去夷陵地区充满战争硝烟的历史,然后感叹如今时代和平宁静,不再需要战争的烽火。接着,诗人带领我们领略了三峡地区的自然与人文风光。在神秘的三游洞中探寻历史遗迹,让人不禁想起了古人寄情山水的场景;而至喜亭前,壮丽的江景和浩渺的江风使人陶醉其中,尽情地吟唱优美之歌。整首诗歌寓情于景,既缅怀了昔日烽火连天的岁月,又颂扬了今日和平昌盛的时代,更展现了三峡地区的秀美山河与深厚的历史底蕴。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峡州》是南宋著名诗人、文学家洪迈的一首描绘峡州风景的诗篇。这首诗创作于南宋中期,即公元1140年至1208年间。 在这个时期,洪迈正处于人生的重要阶段。他出生于书香门第,自幼聪明好学,成年后进入仕途,担任各种官职,因才华横溢而受到皇帝的赏识。然而,在政治上,他受到了排挤和打击,曾两次被贬谪。这使得他在创作过程中,既表现出对自然风光的热爱,又流露出对现实世界的忧虑和感慨。 在《峡州》这首诗中,洪迈通过对峡州山水的描绘,表达了对自然的敬畏之情。他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峡州的山川河流、古木奇石等自然景观,展现了大自然的壮丽景色。同时,他也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自己身世遭遇的感慨和对现实世界的不满。 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南宋政权偏安江南,与金朝分治中国。这个时期的文人墨客,大多关注国家命运,关注民生疾苦。洪迈作为一位有社会责任感的诗人,他的诗篇既有对自然风光的赞美,也有对现实社会的反思。这种双重情感在《峡州》这首诗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