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天菊
但见荼䕷能上架,那知甘菊解朝天。
亭亭秀出风烟上,冷落东篱却可怜。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只看见荼蘼可以架上攀爬,哪里知道甘菊也能直立向上生长。在风中烟里亭亭玉立,独立在角落里的东篱更显得孤寂可怜。
去完善
释义
1. "朝天菊":这里指的一种菊花品种。朝天意为朝向天空,表达了这种菊花向天开放的特点。
2. "荼蘼":又名酴醾、荼糜,是一种落叶灌木。古人常用来形容花卉的衰落。此处喻指其他普通花卉。
3. "上架":本意是指登上台阶或者台阶状的物体,这里将"上架"理解为开花的意思。
4. "那知":即"哪知",意思是哪里知道,表达对某种情况的惊讶。
5. "甘菊":草本植物,可用于制作菊花茶等。
6. "解朝天":理解为开放朝天的姿态,强调其向上的生长特点。
7. "亭亭":直立貌,可以用来描述事物直立的样子。
8. "秀出风烟":表示在风中开放,形象生动。
9. "冷落东篱":东篱是古代文学中常见的菊花意象,这里与"冷落"结合,表达了作者的惋惜之情。
去完善
赏析
《朝天菊》是宋代诗人洪迈创作的一首咏物诗,以朝天菊为题材,表达作者的人生感悟和哲理思考。
首句“但见荼䕷能上架”,以荼䕷这种藤蔓植物能够攀援上架的形象,象征那些不择手段、向上攀爬的世俗小人。次句“那知甘菊解朝天”则揭示了朝天菊的特点——虽然看似平淡无奇,却能昂首朝天的品格。
第三句“亭亭秀出风烟上”形象地描绘了朝天菊在风中傲然挺立的姿态,赞美其坚韧不屈的品质。而最后一句“冷落东篱却可怜”中,“冷落东篱”指的是与菊花相关的传统文学意象,如陶渊明的《饮酒·其五》等作品中所描绘的那种闲适宁静的生活场景。然而在这里,诗人却认为这些甘于淡泊的人生态度是值得同情的,因为他们不了解朝天菊所代表的积极奋进的精神。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比荼䕷和甘菊的不同特质,以及借东篱之景,旨在表达对积极向上精神的赞赏和对世人的警示:要学习朝天菊那种不惧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不要只看到表面的繁华,忽视了内在的品质和价值。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朝天菊》是宋代诗人洪迈创作的一首咏物诗,创作时间为南宋时期。
洪迈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其父洪皓曾任徽猷阁直学士、提举万寿观兼权直学士院,其母朱氏亦善文,使得洪迈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成年后,洪迈进入仕途,历任翰林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在文学、史学等领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南宋时期,国家政治相对稳定,经济文化发展迅速,尤其是南宋都城临安(今浙江杭州)成为全国的文化中心,文人墨客云集于此,诗歌创作繁荣。此时,洪迈结识了陆游、杨万里等著名文人,互相切磋诗文,共同进步。此外,南宋时期的绘画艺术也达到了高峰,如马远、夏圭等人的山水画对洪迈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使他的诗歌具有丰富的画面感和艺术感染力。
《朝天菊》这首诗便是洪迈在这一时期创作的。他通过对朝天菊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国家富强的期盼。同时,诗人借菊花表达了自己不畏艰难、勇敢向上的精神品质。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