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元质饮客月岩前小亭酒半月上移席坐岩下四
两山齐起屹双阙,一岩突出刳寒月。
成行松桂自昭穆,入耳流泉闻宫角。
向来妙思发天蕴,突兀小亭着能稳。
渔郎撑舟更何之,不信武陵眉睫近。
殷勤置酒临清夜,主人不凡客殊野。
酒酣烛暗月初上,却徙胡床坐岩下。
疎疎林阳光半轮悬,破碎寒塘万珪璧。
恐有仙人海上来,仿佛天风响环玦。
蟆颐先生有矜色,索我题诗纪清绝。
才薄将奈此景何,唤起吾家跨鲸白。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两座山峰并肩而立,像是一对雄伟的门阙;一崖突起,划破寒冷的月亮。一行松树和桂树如同整齐的队伍,耳边传来如宫中音乐般的泉水声。这座奇妙的小亭从天地之间诞生,安稳地屹立在那里。渔民撑着船来到这里,觉得离传说中的武陵并不遥远。主人热情地准备酒席,在宁静的夜晚邀请我们共享。当酒足饭饱,蜡烛渐暗,新月升起时,我们移到山岩之下继续畅谈。稀疏的树林中露出一半的月亮,寒塘倒映着无数破碎的月光,犹如一片片玉璧。似乎有仙人在海上降临,带来阵阵的天风之声。这位蟆颐先生神情严肃,邀我为这美妙的景色赋诗一首。但我才能有限,难以描绘出这里的美好,只能召唤我家中的仙鹤翩翩起舞。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钱元质饮客月岩前小亭酒半月上移席坐岩下四:这首诗是南宋诗人李流谦为钱元质的宴会所作。钱元质在月岩前的小亭设宴,当酒过中旬时,众人将座位移至岩下,欣赏月色美景。
2. 双阙:古代宫殿门前的两座高楼,这里用来形容两山并立的景象。
3. 刳寒月:指月亮透过山间的缝隙照射出来。
4. 成行松桂自昭穆:松树和桂树成行排列,昭穆指的是古代宗庙的辈分秩序。
5. 入耳流泉闻宫角:听到耳边流淌的泉水声如同宫廷音乐般优美。
6. 天蕴:天地之间的奥秘与智慧。
7. 突兀小亭着能稳:突兀指突然出现的景象,着能稳表示这个小亭建造得十分稳固。
8. 渔郎撑舟更何之:渔郎乘船前往其他地方。
9. 不信武陵眉睫近:不相信桃花源离自己如此之近。
10. 殷勤置酒临清夜:主人为客人准备了美酒,迎接清朗的夜晚。
11. 主人不凡客殊野:主人非凡,客人也各具特色。
12. 酒酣烛暗月初上:喝酒喝到微醺,蜡烛渐渐熄灭,月亮慢慢升起。
13. 却徙胡床坐岩下:胡床是一种可折叠的椅子,大家转移位置坐在岩下休息。
14. 疎疎林阳光半轮悬:稀疏树林中的阳光如同一半的太阳挂在空中。
15. 破碎寒塘万珪璧:池塘波光粼粼,如同无数的翡翠玉璧。
16. 恐有仙人海上来:猜想可能有仙人从海上来到此地。
17. 仿佛天风响环玦:似乎听到天空中吹来的风声回荡在耳畔。
18. 蟆颐先生有矜色:蛙颐先生表现出得意的样子。
19. 索我题诗纪清绝:希望我为这美景写首诗来记录。
20. 才薄将奈此景何:自己的才华不足,不知道如何描绘这景色。
21. 唤起吾家跨鲸白:这句诗是对青蛙颐先生的回应,意为“我要唤起自己的才能,尝试描述眼前的美好景象”。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是南宋诗人李流谦在游览钱元质家的月岩时所作。全诗描绘了月岩周边的壮丽景色和作者在此处饮酒赋诗的情景。诗中的“两山齐起屹双阙,一岩突出刳寒月”两句,形象地描绘出月岩的地貌特点,强调了其与周围环境的和谐统一。接下来“成行松桂自昭穆,入耳流泉闻宫角”则描述了松树和桂花排列整齐,流水声如同宫廷音乐一般美妙,给人以愉悦的感觉。此外,“向来妙思发天蕴,突兀小亭着能稳。”表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以及月岩上的小亭建筑恰到好处的美学理念。整首诗笔触生动,情感热烈,使得读者如临其境,仿佛看到了那幅美丽的画卷。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钱元质饮客月岩前小亭酒半月上移席坐岩下四》是南宋诗人李流谦所作,创作于南宋末年,大约是公元1240年前后。
在南宋末年,社会动荡不安,政治局势复杂多变。身为文人的李流谦,虽拥有满腔的报国之志,却由于时代的不幸而无法施展才华。他游历四方,结交志士,希望有朝一日能为国效力。在这样一个历史背景下,李流谦以诗歌记录了自己的人生经历和对时代的思考。
这首诗描述了诗人在一次聚会上的所见所感。在月岩前的亭子里,大家畅饮美酒,欣赏月色。当酒至半酣时,月亮升到了空中,众人移席到岩下,继续赏月饮酒。这样的场景,既展现了文人墨客的雅致,又流露出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然而,在这种宁静的氛围中,我们仍能感受到诗人内心深处的忧虑和无奈。在这个特殊时期,他渴望为国家尽一份力,却又无法实现这个愿望。这种矛盾的心情,使得这首诗充满了深沉的情感。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