峡中瀑布泉
万石枕山眠,千峰随路转。
林深暝岩穴,一道寒泉溅。
分明冰箒垂空壁,隠约珠帘挂苍石。
深山寂寞有谁知,只与行人润诗笔。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千千石的枕头山峦起伏, 蜿蜒的山道顺势流转。
树林深邃掩映着洞穴,一条清泉寒冷跳跃。
似乎垂挂着的冰帚在墙上掠过,又像珍珠门帘挂在苍老的石头上。
深藏在大山的寂寞有谁知道?只有那路过的行人为这风景添上一笔诗意。
去完善
释义
1. 万石:形容石头之多。
2. 枕山眠:以山为枕而睡,意指环境宁静。
3. 千峰:众多的山峰。
4. 随路转:随着道路的变化而变化。
5. 林深:树林深远。
6. 暝岩穴:昏暗的洞穴。
7. 一道:一条。
8. 寒泉溅:寒冷的泉水飞溅。
9. 冰箒:冰雪融化后的水流。
10. 苍石:青绿色的石头。
11. 深山寂寞:在深山中寂寞无闻。
12. 行人:过路人。
去完善
赏析
《峡中瀑布泉》是一首描绘山中瀑布景象的诗歌。诗人通过对山峰、岩石、树林等自然景色的描绘,展现了瀑布泉的独特韵味。
首先,诗人以“万石枕山眠,千峰随路转”两句开篇,形象地描绘了山中险峻的地形和壮观的景象。其中,“万石枕山眠”描述了群山起伏的形态,仿佛是无数的巨石在山间安睡;而“千峰随路转”则表达了山路蜿蜒曲折的特点,使得沿途的山峰不断变换着姿态。
接下来,“林深暝岩穴,一道寒泉溅”两句,诗人深入森林,探寻到了隐藏在幽深处的瀑布泉。这里,“林深暝岩穴”描绘了树林深处昏暗的光线,衬托出瀑布泉的神秘感;而“一道寒泉溅”则形象地展现了瀑布飞流直下的壮观场景。
随后,“分明冰箒垂空壁,隠约珠帘挂苍石”两句,诗人运用比喻手法,生动地描绘了瀑布泉的特点。其中,“分明冰箒垂空壁”将瀑布比作冰帚,形象地刻画了水流撞击岩石时产生的雾气;而“隠约珠帘挂苍石”则以珠帘为喻,表现了瀑布泉水在阳光下闪耀的美丽景象。
最后,诗人以“深山寂寞有谁知,只与行人润诗笔”收尾,感慨于瀑布泉身处深山之中,虽美丽壮观却无人知晓。然而,对于诗人来说,这却是大自然赐予他的一份珍贵的礼物,使他能够在欣赏美景的同时,激发创作的灵感,书写出优美的诗篇。整首诗以景色之美映衬出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慨。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峡中瀑布泉》是南宋诗人袁说友创作的一首描绘自然景观的诗歌。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南宋时期(1127-1279年)。在这个时期,中国南方地区经济发展迅速,尤其是江南一带的城市和乡村,人民生活相对较为安定。然而,北方的沦陷使得南宋政权偏安一隅,面临着严重的民族矛盾和外部压力。
袁说友(生卒年不详),字起岩,号东塘居士,温州乐清人。他自幼勤奋好学,成年后曾历任官职,但在政治上并无显著的成就。他的诗作主要表现了对自然景色的热爱和对生活的向往。
在《峡中瀑布泉》这首诗中,袁说友通过对峡谷瀑布泉的描绘,表达了他在游览山水时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诗中提到的“绝涧”、“悬崖”等景象,反映了当时江南地区的地貌特征。同时,诗人通过对瀑布泉水的描写,传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尊重。这首诗歌体现了南宋文人墨客在复杂的社会背景下,通过寄情于山水,寻找精神慰藉的生活方式。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