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还东溪
石苔应可践,丛枝幸易攀。青溪归路直,乘月夜歌还。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石苔应该可以踩踏,茂密的树枝容易攀爬。沿着清澈的小溪回家的路很直,趁着月光唱歌回到住处。
去完善
释义
1. 石苔:指生长在石头上的青苔。
2. 丛枝:这里应该是指周围的树枝或者丛林。
3. 幸易:表示很容易做到。
4. 青溪:这里可能指的是一条清澈的小溪。
去完善
赏析
在这首《夜还东溪》中,诗人王绩通过对沿途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夜间返回家的愉悦心情。诗的开头,他提到了脚下的石苔和身旁的丛枝,这表明在夜晚返回的路上并非一片漆黑,而是有些微的光亮供人辨别方向。这种自然的光线让人感受到环境的静谧与和谐,同时也为接下来的描写铺垫了基调。
接着,诗人以“青溪归路直,乘月夜歌还”两句来展现自己的心境。这里的“青溪”,指的是清澈的溪流,它象征着一种自然、纯净的生活状态。“归路直”则意味着诗人回家的道路畅通无阻,表现了他急于回到家乡的迫切心情。而“乘月夜歌还”,则是描述他在明亮的月光下边唱歌边回家的情景。这里,月光和歌声成为了诗人心情的最佳诠释,既表明了他在这一路上的愉悦感受,又传达出他那份悠然自得的心境。
总的来说,这首《夜还东溪》以其简练的笔触和丰富的内涵,成功地传达了诗人在宁静的夜晚重返家园的愉快经历。它不仅体现了诗人对生活自然的热爱之情,更彰显了他那豪放不羁、乐观向上的精神气质。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夜还东溪》是唐代诗人王绩的一首描绘田园风光的诗。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是在初唐时期,当时社会相对稳定,经济发展,人民生活较为富裕。这个时期也是唐诗的繁荣时期,许多诗人都以田园山水为题材,创作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
王绩在青年时期曾担任过官职,但因个性不羁,不愿受官场束缚,辞官归隐。他崇尚陶渊明的生活态度,喜好饮酒赋诗,过着逍遥自在的生活。在东溪这个地方,他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大家一起欣赏美丽的田园风光,共同探讨诗歌创作的奥秘。
在这首诗中,王绩通过对夜晚景色的描绘,表达了他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同时,也反映了他对当时社会的不满和对自己人生的无奈。这首诗虽然语言质朴,但意境深远,给人以美的享受。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