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灵山寺

标题包含
灵山寺
松竹声中寺,山深人迹稀。 石从林背出,云向屋头飞。 野鹿寒仍聚,栖禽暮自归。 怪来襟袖冷,浓翠湿征衣。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喻良能(1009年-1062年),字叔奇,号香山居士,又号锦里先生。他是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与欧阳修、苏轼等人并称为“唐宋八大家”。 喻良能出生于书香门第,自幼聪颖过人,勤奋好学。他于宋仁宗天圣...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松竹声中是寺庙,深山之中人迹罕至。 石头从树林后面露出来,云朵在屋顶上方飘过。 寒冷的夜晚,野鹿聚集在一起;天色渐暗,栖息的鸟儿纷纷归巢。 奇怪的是,为何我的衣袖感到寒冷?原来是浓郁翠绿的景色打湿了我的衣裳。
去完善
释义
1. 灵山寺:古代寺庙名,位于中国某个地区。 2. 喻良能:古代诗人,作者本人的名字。 3. 松竹声:指风吹过松树和竹子产生的声音。 4. 寺:寺庙,这里指的是灵山寺。 5. 人迹稀:指在深山中很少有人烟。 6. 石从林背出:描述了岩石从树林后面显露出来的景象。 7. 云向屋头飞:形容云朵飘过屋顶的景象。 8. 野鹿寒仍聚:寒冷的天气中,野鹿仍然聚集在一起。 9. 栖禽:栖息的鸟类。 10. 暮自归:傍晚时分,鸟儿自己回到巢穴。 11. 怪来襟袖冷:奇怪的是为什么我的衣袖感到寒冷。 12. 浓翠湿征衣:颜色鲜艳的绿色沾染了我的战袍。
去完善
赏析
这首五言律诗以自然景象为主,描绘了灵山寺周围环境的静谧与清幽。开篇两句“松竹声中寺,山深人迹稀”便勾勒出了灵山寺所处的幽静环境。诗人以听觉和视觉的对比,展现出寺庙远离尘世喧嚣、隐藏在山林深处的特点。接下来的四句诗则分别描绘了石头、白云、野生动物以及鸟类等生动的自然景物,进一步展现了灵山寺周边的美好风光。而最后两句“怪来襟袖冷,浓翠湿征衣”则是通过自己的亲身感受,表达了身临其境时的寒冷,也突显了周围环境的苍郁之美。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营造出一种超脱世俗、宁静致远的氛围,令人心旷神怡。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灵山寺位于中国浙江省宁波市宁海县境内的天台山脉之中,是南宋著名文人喻良能于公元1167年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喻良能(1120-1190),字叔奇,号锦园,义乌人,曾出任过婺州、处州等地的知州,并任过尚书郎,是一位既有政治才能又擅长文学创作的官员。 喻良能生活在宋孝宗时期,此时正是南宋的鼎盛期,也是文化繁荣的阶段。他曾受命管理台州地区(今浙江临海)的行政事务,其间多次到灵山寺,领略其自然风光之美,于是写下此诗。这首诗描绘了灵山寺的秀丽景色和深厚的佛教文化底蕴,反映了喻良能对自然与人文和谐共处的赞美之情。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