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别直院莫子斋少卿
鬰鬰千丈松,植根在崇冈。
清阴亘十亩,直干凌穹苍。
好风一披拂,声韵谐宫商。
古来成大厦,此物宜栋梁。
不待岁月久,共看柱明堂。
微木有石植,枯崖饱风霜。
三百甲子余,围才拱把强。
大楹分难充,一桷庶可当。
傥容附松末,虽晚庸何伤。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郁郁葱葱的松树,扎根在高山之巅。
树荫覆盖着十亩地,笔直的树干直达天际。
一旦有风吹过,就会发出和谐的声音。
自古以来,这都是建造高楼大厦的最佳木材,可作为栋梁之材。
不用等多久的岁月,就可以一起看到它成为明堂的支柱。
微小的树木长在石头上,悬崖边饱经风霜。
三百多年的时光过去,它的腰围仅能握在手掌之中。
大的房梁不容易分割,小一点的椽子或许勉强可以当作替代品。
如果能够依附在松树的末梢,即使时间稍晚也没什么伤害。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直院:指官员职务名称。
2. 莫子斋:人名,与作者同时期的学者。
3. 少卿:古代官职名称。
4. 欝欝:茂盛的样子。
5. 千丈松:形容松树高大。
6. 崇冈:高大的山丘。
7. 清阴:清凉的树荫。
8. 亘:绵延不断。
9. 穹苍:天空。
10. 声韵谐宫商:声音和谐,如同宫廷音乐一般。
11. 大厦:宏伟的建筑。
12. 栋梁:建筑中的主要支撑部分。
13. 岁月:时间。
14. 明堂:古代皇帝举行大典的地方。
15. 微木:细小的木头。
16. 石植:石头种植。
17. 枯崖:枯死的山崖。
18. 饱风霜:经历了风霜雨雪。
19. 三百甲子余:约300年的时间。
20. 拱把强:勉强可以握住。
21. 大楹:大树。
22. 分:分享。
23. 难充:难以满足。
24. 桷:椽子,屋顶的支撑物。
25. 庶:可能。
26. 当:胜任。
27. 傥容:如果允许。
28. 附松末:依附在松树的旁边。
29. 庸何伤:有什么值得担忧的呢?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比喻性的诗,以挺拔高大的松树比喻君子,以枝叶繁茂、耸立苍穹的松树象征人的高尚品质。诗人认为这种人才是国家和社会所需之材,比喻君子如树木一般,其价值会在岁月里体现出来。“古来成大厦,此物宜栋梁”意味着这些有品德的人才能够为社会做出贡献。而一些微木虽然体积小,但也可以发挥自己的作用。这首诗旨在鼓励大家做好自己的事情,坚持积累和成长,即使起步稍晚,也能有所成就。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留别直院莫子斋少卿》是南宋诗人喻良能在公元1159年所创作的一首离别诗。此时正值南宋初期,金兵入侵,国家局势动荡不安。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喻良能离开家乡,前往京城临安谋求发展。在临别之际,他写下这首诗送给好友莫子斋少卿,表达了他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友情的珍视。
在创作这首古诗时,喻良能正面临着人生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他在科举考试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但由于战乱和政局不稳,他的仕途并不顺利。然而,他在困境中始终坚持信念,积极求进,努力为国家贡献自己的力量。
此外,这个时期的社会环境也对喻良能的创作产生了影响。当时,南宋朝廷内部斗争激烈,对外则面临金兵的威胁。在这样的环境下,许多文人士大夫都感到悲观失望,但喻良能却能保持乐观的心态,坚信国家的未来。这种信念在他的诗歌中得到了充分体现,使他的作品具有了深厚的历史底蕴和强烈的现实意义。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