炼丹砂
学佛玩真空。要识玄中。虚灵不昧是根宗。无色声香味触法,赤骨身穷。应变利机锋。三界圆通。木人石女笑春风。大地山河归一粟,广纳包容。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修行佛教追求空性智慧。要知道神秘之境。保持内心的光明才是根本之道。舍弃五色、五音等感官之欲,真实内在方为重要。面对变化应机智应对。在三个境界中自如通达。正如木头人和石头女子也在春风中欢笑。大地山河不过是一粒谷子,容纳百川方可达到真正的宽容与理解。
去完善
释义
《炼丹砂》注释如下:
1. 学佛:这里指学习佛教的教义和方法。
2. 玩真空:“玩”是体味、品味的意思;“真空”在佛教中是超越世俗观念的境地,即没有任何物质存在的空间。
3. 要识玄中:“玄中”在哲学上表示深奥微妙的事物本质或道理。这句话是说要学会领悟和认识深奥微妙的道理。
4. 虚灵不昧:“虚灵”指心灵虚无而又灵动;“不昧”是不昏昧、清晰的意思。
5. 是根宗:“根宗”是根本宗旨、基本原理的意思。
6. 色、声、香、味、触、法:这是佛教中的六尘,即眼、耳、鼻、舌、身五种感官所感知的外界事物及其属性。
7. 赤骨身穷:这里指彻底摆脱世俗物质的束缚。
8. 应变利机锋:面对各种情况都能应对自如,表现出机智和锐利的言语。
9. 三界:佛教术语,指众生生活的三个世界,即欲界、色界和无色界。
10. 圆通:指畅通无碍、圆满融通。
11. 木人石女:比喻坚定沉稳、不为外物所动的人。
12. 笑春风:喻指享受美好的时光。
13. 大地山河归一粟:形容大千世界如同一粒米那样渺小。
14. 广纳包容:广泛接纳、包容万物。
去完善
赏析
这首《炼丹砂》以佛学的视角,阐释了作者对于虚灵不昧、真空世界的理解。词作通过巧妙地运用佛教的哲学概念和语言,勾勒出一个超脱世俗、充满智慧和包容的宇宙图景。
首句“学佛玩真空”,展现出诗人追求佛学真谛的决心。紧接着“要识玄中”则提示读者要领悟佛教中的神秘境界。“虚灵不昧是根宗”则揭示了佛教的真谛在于内心的虚空与光明,不被蒙蔽,保持清净的心境。
接下来的“无色声香味触法”描绘出作者在修行过程中排除各种烦恼、欲望,回归心灵的安宁。而“赤骨身穷”则意味着抛弃肉体凡胎,实现精神的超越。
下阕中,“应变利机锋”强调灵活应对世事,内心充满智慧。“三界圆通”表示无论在何处都能保持通透圆满的心境。“木人石女笑春风”是对这种心态的生动描绘,它象征著一种无喜无悲,从容自在的精神状态。
最后两句“大地山河归一粟,广纳包容”则表达了作者对宇宙万物的理解和接纳,整个世界如同沧海一粟,但要有广大包容之心,这体现了禅宗的慈悲为怀的宗教情怀。
总之,这首词通过对佛学哲理的独特见解,传达了作者对世间万物深刻的洞察力和高远的审美视野。
去完善
创作背景
《炼丹砂》是南宋诗人王玠的一首词。这首词的创作时间为南宋末年,大约是公元1276年左右。在这一年里,南宋都城临安被元军攻破,南宋灭亡。王玠作为南宋遗民,面对国破家亡的悲惨现实,心情沉重。
王玠生活在一个战乱频繁的时代,他曾亲眼目睹了金兵南下,中原大地遭受战火洗礼。他在南宋灭亡后,隐居于世,过着与世无争的生活。他的诗词作品多抒发忧国忧民之情,表现出对故国的深深眷恋。
在同时间段内,元朝已经统一了中国北方,并开始进攻南方。由于战争和动荡,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社会经济和文化受到了严重破坏。然而,在这种艰苦的环境中,王玠依然坚持创作,以诗词抒发自己对国家和民族的忧虑和期待。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