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和刘原甫舍人雪霁早朝

标题包含
和刘原甫舍人雪霁早朝
琪树无声粉蕊圆,岧峣双阙射云鲜。 寒交玉佩趋三殿,晓拜珠旒下九天。 仙仗影翻初照日,高门尘绝欲生烟。 燕余宝陌腾归驭,更为都人赋有年。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王珪(1019年-1085年),字禹玉,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他出生于世家大族,自幼勤奋好学,年轻时便以文才著称。 宋仁宗天圣八年(1030年),王珪进士及第,历任翰林学士、知制诰等职。他在任内勤...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琪花树的粉色花蕊显得圆润可爱,高山上的宫阙在阳光下显得巍峨壮观。寒冷的清晨,官员们佩戴着玉佩来到宫殿,在天亮时分向皇帝鞠躬致敬。太阳初升时,庄严的仪仗队伍倒映在地面上,华丽的宫门显得无比崇高。归乡的御驾一路尘土飞扬,市民们纷纷赞叹它的威仪和美好,仿佛预示着一个丰收的年份。
去完善
释义
1. 刘原甫:即刘敞(1019-1068),字原甫,宋朝文人、学者。 2. 舍人:古代官职,主要负责文书工作。 3. 琪树:仙境中的玉树,这里指宫殿前的树。 4. 粉蕊:花朵,这里指雪花。 5. 岧峣:形容山势高耸的样子,这里用来形容皇宫的高大。 6. 双阙:古代宫殿前的一对石塔,这里指皇宫的入口。 7. 射云鲜:阳光照射在云上,呈现出鲜艳的色彩。 8. 玉佩:玉石制成的饰品,这里代指官员。 9. 三殿:古代皇宫的三大主要宫殿,这里泛指皇宫。 10. 珠旒:珍珠制成的帘子,这里代指皇帝。 11. 九天:高空,这里形容皇帝的尊贵地位。 12. 仙仗:皇帝的仪仗队。 13. 翻:飘动。 14. 日:太阳。 15. 高门:皇宫的大门。 16. 尘绝:尘土飞扬的景象消失。 17. 欲生烟:形容尘土飞扬的景象。 18. 燕余:燕地,这里指燕京,即今天的北京。 19. 宝陌:指京城附近的好田。 20. 腾归驭:驾驭马车回到故乡。 21. 都人:都城的人,这里指北京的百姓。 22. 有年:丰收之年。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早朝时雪后初晴的壮丽景色以及诗人内心的感慨。首联“琪树无声粉蕊圆”以景开头,展示出雪后初晴时的景象,巧妙地运用了“琪树”这一神话中的美丽景象来描述白雪覆盖的宫殿,让人联想到琼枝玉树的美景。而“粉蕊圆”则暗示了瑞雪初融的迹象,为全诗铺垫了美好的气氛。颔联“岧峣双阙射云鲜”中,“岧峣”一词形容了皇宫的高大巍峨,“射云鲜”则形象地描绘出阳光穿过云层、照亮宫殿的景象,表现出画面的生动和活力。颈联“寒交玉佩趋三殿,晓拜珠旒下九天”,则描绘了文武百官上朝参拜皇帝的场景,强调君臣之间的关系及朝堂的庄重与肃穆。尾联“燕余宝陌腾归驭,更为都人赋有年”则表达了诗人对于京城繁荣的欣喜以及对国泰民安的美好祝愿,同时展示了诗人关心民生、关注国家大事的家国情怀。整体来看,本诗运用生动的笔触描绘了早朝时雪后初晴的壮丽景色,并以深厚的情感凸显了诗人对皇家的尊敬和对国家的担当。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和刘原甫舍人雪霁早朝》是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王珪的作品。这首诗创作于公元1054年,正值北宋时期。王珪在当时以文才出众著称,曾任翰林学士、户部尚书等职。 在创作这首诗歌的时期,北宋社会相对稳定,经济文化发展繁荣。然而此时北方边患严重,宋辽和议的签订并未消除双方长期的敌对状态。皇权不断加强,官员之间的党争也日趋激烈。这一时期的文人政治地位较高,受到皇帝的重视,许多文人都渴望建功立业。 王珪作为这一时期的一位重要文人,其人生经历与时代紧密相连。他勤奋好学,才华横溢,历任多职,参与了许多重要的政治活动。然而他也深受党派之争的影响,一度被贬谪。这些经历使得他对国家治理、民生疾苦有着深刻的了解,同时也激发了他以诗言志的激情。 在这首诗中,王珪描绘了清晨雪后初晴的景象,表达了对早朝的期待和对国家政务的关心。他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早朝时的庄严氛围,以及对皇帝圣明的赞美。同时,他也表达了文人渴望为国效力、为民谋福祉的愿望。这首诗充分展示了王珪作为一个政治家的责任与担当,以及作为一个文人的才情与抱负。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