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行
川原绿已张,春去今何在。
深树涵幽姿,微云弄晴态。
禽声互酬应,林霏闲明晦。
渐远人迹稀,清音自虚籁。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河流和原野的绿色已经蔓延开来,春天过去之后现在何处呢?
深深的树林孕育着静谧的姿态,轻柔的云朵在晴天里曼舞。
鸟儿的叫声相互回应,树林的雾气随意显露明亮与阴暗。
渐渐地远离人群足迹稀少的地方,清澈的声音从虚无中传来。
去完善
释义
1. 川原:泛指河川平原地区。
2. 张:开展,铺开。
3. 春去:春天的离去。
4. 深树:茂密的树林。
5. 幽姿:幽雅的姿态。
6. 微云:轻微飘动的云朵。
7. 晴态:晴朗的天气状况。
8. 禽声:鸟鸣声。
9. 酬应:回应,互动。
10. 林霏:林间的雾气。
11. 明晦:明亮与阴暗。
12. 虚籁:天空中传来的自然声音。
去完善
赏析
《山行》这首诗描绘了春日里诗人在山林间漫步所见的自然景色。首联“川原绿已张,春去今何在”中,诗人通过观察川原的绿色蔓延,感受到春天的离去,从而引发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颔联“深树涵幽姿,微云弄晴态”则是对森林深处景色的描绘,树木参天、云彩飘荡,充满了宁静与生机。颈联“禽声互酬应,林霏闲明晦”则是通过鸟鸣声和林间的雾气展现山林的动态之美,凸显了自然的和谐与宁静。尾联“渐远人迹稀,清音自虚籁”则以声音的渐远和视野的开阔,表达了诗人逐渐远离尘世喧嚣,步入空灵境界的心境。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季节变换的感悟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意境清幽,给人以美的享受。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山行》是南宋诗人陈宗礼创作的一首描绘秋日山景的五言律诗。这首诗意境优美,通过对山中景色、人物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热情。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一下陈宗礼的生活背景和时代背景。陈宗礼是南宋时期的文人,生活在宋高宗赵构在位时期(1127-1162年)。这个时期,南宋政权刚刚建立,面临着金国的威胁,国家形势十分严峻。然而,陈宗礼并没有被这种紧张气氛影响,他选择了远离尘嚣,寄情山水,以诗歌表达自己的情感。
其次,我们来看一看这首诗的创作时间。虽然没有明确的史料记载这首诗的具体创作时间,但从诗歌的内容来看,可以推测这首诗是在秋天创作的。因为诗中描绘了秋天的景色,如“秋叶落”、“秋草黄”等,这些都是秋天的典型特征。
最后,我们再来看一下陈宗礼在创作这首诗时的人生际遇。陈宗礼是一位文人,他的生活充满了诗情画意。在这个时期,他可能正在游览山川,欣赏秋天的美景。这种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崇敬,都体现在了他的诗歌中。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