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偈四首 其二

标题包含
偈四首 其二
维摩病,说尽道理。 龙翔病,咳嗽不已。 咳嗽不已,说尽道理。 说尽道理,咳嗽不已。 本是长江凑风冷,却教露柱患头风。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维摩病重,倾诉尽心力。 龙翔病痛,咳嗽无休止。 无休止地咳嗽,倾诉尽心力。 倾诉尽心力,咳嗽无休止。 原是长江吹来的风寒,却让石柱感受到了头疼的风疾。
去完善
释义
1. "维摩":指维摩诘,是佛教中的一位在家修行的高僧。 2. "说尽道理":这里指维摩诘病情严重,但还能用佛法劝化众人。 3. "龙翔":这里指的是明朝的僧人龙翔,他是扬州大明寺的住持。 4. "咳嗽不已":龙翔长期生病,一直在咳嗽。 5. "长江凑风冷":这里的"凑风"指靠近风口的地方,整句话是说江水寒冷,意味着环境的恶劣。 6. "露柱":寺庙中的石柱,因常受露水而湿润,故称露柱。 7. "头风":中医术语,比喻病痛的反复发作。 8. "却教露柱患头风":此处以露柱喻龙翔,因为生活环境的寒冷导致龙翔不断咳嗽,如同露柱患头风一般痛苦。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歌以其独特的幽默和讽刺手法,表达了佛法真谛与世俗苦难的纠结。首先,诗中提到的“维摩病”与“龙翔病”分别代表了佛法之道与世态之病。诗人通过这两者的对比,表达了在苦难面前,真理也显得无力。接下来的“咳嗽不已,说尽道理。说尽道理,咳嗽不已。”则更强调了这一现象。在这里,咳嗽是病痛的象征,而道理则是希望摆脱痛苦的方式。然而,即便说出了所有的道理,病痛依然存在,这实际上暗示了人在世间的痛苦是无法完全消除的。最后一句“本是长江凑风冷,却教露柱患头风。”则进一步揭示了这一道理。这句诗以自然景象来形容人生的无常,指出原本寒冷的风只会让人感冒,而那硬撑着不倒的露柱却平白无故地患上了头痛的病。这种荒诞的现象背后正是诗人对人生痛苦的深刻思考和对佛法真理的怀疑与质疑。总的来说,这首诗歌借助于轻松幽默的表达方式,深刻地传达了佛教哲学中对人间苦难的思考,令人深思。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偈四首 其二》是唐代诗僧释昙贲所创作的佛教诗歌。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约在中唐时期,也就是公元8世纪末至9世纪初。在这个时期,中国佛教进入了鼎盛阶段,禅宗文化逐渐传播并影响到社会各个阶层。 在创作这首诗的时候,释昙贲已是一位颇有名气的诗僧。他凭借自己的才学和悟性,参禅修行,并对禅宗经典有着深入的研究。在他的生活中,除了弘扬佛法、传教布道之外,他还注重诗歌创作,以此作为表达自己内心情感和信仰追求的重要途径。这首《偈四首 其二》就是他在修行过程中,对禅宗教义的独特领悟和表达。 在这一时期,中唐社会相对稳定,经济和文化发展迅速。虽然佛教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政治势力的打压,但它仍然在民间拥有广泛的影响。人们对于心灵慰藉和精神寄托的需求,使得像释昙贲这样的诗僧得以在社会上立足和传播佛教思想。此外,唐朝时期文人崇尚佛学,不少文人骚客都热衷于参禅问道,这也为释昙贲的创作提供了良好的氛围。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