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颂古二十七首 其十七

标题包含
颂古二十七首 其十七
信手挥来一一亲,祇林剑下绝烟尘。行遍天台并雁荡,归来重看锦江春。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随手挥洒,亲近大自然;在竹林中舞剑,断绝尘世烦恼。游历天台山和雁荡山,欣赏美景;回到故乡再看锦江的春天,倍感亲切。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信手:随意地,不假思索地。 2. 祇林:佛教术语,祇树给孤独园(Sveta Grove Park)的省称。佛陀在世时的重要弘法场所,位于古印度憍萨罗国首都舍卫城外。祇树给孤独园是波斯匿王太子祇陀赠送树林,给孤独长者(善施)购置园地,建立精舍,供养佛陀及比丘僧团居住的地方。 3. 天台:天台山,浙江天台山脉。因其最高峰高逾千米,常年云雾缭绕,故名“天台”。是中国浙江省东部的一座山脉,以佛教天台宗的发祥地而闻名。 4. 雁荡:雁荡山,中国浙江省温州市东北部海滨的著名山水风景区,也是中国十大名山之一,由灵峰、灵岩、大龙湫等28个景点组成。 5. 锦江:南江的支流,主要流经四川省南部和重庆市西部。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诗僧释昙贲所作,描绘了诗人游走山水、感受自然的过程。开篇两句“信手挥来一一亲,祇林剑下绝烟尘”表现了诗人挥笔成章的才情和对禅意生活的向往。其中“祇林剑下绝烟尘”这一句形象地传达了佛家所说的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的理念。接下来的两句“行遍天台并雁荡,归来重看锦江春”则表达了诗人游历祖国山河的豪情和回归故乡时的喜悦。整首诗既有禅宗的高远意境,又有游历山水的壮丽画面,体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学功底和开阔的人生视野。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颂古二十七首 其十七》是南宋诗人释昙贲创作的咏史诗之一。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以追溯到南宋时期,当时国家正处于社会动荡、战乱频仍的时期。在如此复杂的背景下,诗人通过对古代英雄的赞美,表达了人们对和平与安宁的渴望。 释昙贲生活在南宋,这个时期正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转折点。在这个时代,北方的金国和西方的蒙古帝国对南宋形成了强大的压力。面对外敌入侵,南宋朝廷内部矛盾重重,无法形成一致的对策。在这种情况下,民众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渴望有英雄出现,带领他们走出困境。 释昙贲作为一位僧人,对社会的关注并没有因为出家而减弱。他通过诗歌表达了对民众的同情和对和平的期盼。在这首《颂古二十七首 其十七》中,他以古代的英雄人物为例,赞美他们的英勇事迹和高尚品质。这些英雄人物的英勇形象,象征着民众对和平与安宁的向往,也反映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