颂古二十七首 其二
刹刹尘尘见不难,头陀何苦被他瞒。
当初若论收奸细,莫把瞿昙做佛看。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暂无最新数据,快去完善吧~
去完善
释义
1. "刹刹":佛教名词,指佛陀的化土或说法之地的庙宇。这里可以理解为寺庙。
2. "尘尘":佛教术语,是菩萨修行的十地之一。这里可理解为修行的境地。
3. "头陀":又称"头陀行",是佛教的苦行僧修行方式,一般包括修士托钵乞食、随处坐卧等艰苦的生活方式。
4. "奸细":即间谍、探子之意。这里可以理解为破坏佛法的行为者。
5. "瞿昙":又作"乔答摩",是释迦牟尼佛的名字。这里指代佛陀。
去完善
赏析
这首《颂古二十七首·其二》是宋代诗人释昙贲所作,以禅宗精神为基础,表现出对佛教教义的深刻理解和独特看法。诗中“刹刹尘尘见不难”一句描绘了作者对世界和人生的理解,认为在世间万象之中,领悟真理并非难事。而接下来的“头陀何苦被他瞒”则指出世人往往被表面现象所迷惑,忽略了对真实世界的探索。
至于“当初若论收奸细,莫把瞿昙做佛看”,则是作者的警示之言。他提醒人们要警惕那些试图混淆视听、误导人心的“奸细”,不要轻易相信表面现象。同时,这句话也是对佛教创始者释迦牟尼佛(又称瞿昙)的重新审视。作者认为,如果将真正的智慧与虚伪的表象区分开来,便不会盲目地把所有事物都视为神圣或卑微,从而更深入地理解佛教的真谛。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颂古二十七首·其二》是北宋时期著名诗僧释昙贲所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在描绘深山古寺的美景的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世事无常的感慨。
首先,关于诗词的创作时间。释昙贲生活在北宋年间,即公元960年至1127年。在这个时期,佛教在中国社会中仍然有着广泛的传播和影响力,因此,我们可以推断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致在这个时期。
其次,关于该时间段内与作者相关的人生际遇。释昙贲作为一位僧人,他的生活主要围绕着寺庙、修行和参禅。在这段时间里,他可能在山中行走,偶然发现了一座古老的寺庙,被其美景所吸引,从而创作了这首诗。
最后,关于同时间段内与作者有关的时代背景。北宋时期,虽然社会相对稳定,但在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仍存在一定的矛盾和问题。这些矛盾和问题可能影响了诗人的心境,使他更加关注生命和宇宙的哲学思考。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