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薛子舒罢官久无所授端明得谢始换承务郎

标题包含
薛子舒罢官久无所授端明得谢始换承务郎
男子行藏地,自求难问天。 空多贾谊学,突过马周年。 愿改京官后,常趋黼扆前。 太平如致了,别造会昌船。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叶适(1150年-1223年),字正则,号水心居士,世称水心先生。他是南宋时期著名的哲学家、文学家、政治家,是永嘉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叶适出生于浙江温州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他年...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暂无最新数据,快去完善吧~
去完善
释义
1. 薛子舒:指薛令之,字君珍,号子舒,唐代福州长溪人,著名诗人。唐玄宗时任太子府属官。 2. 罢官:指被免除官职。 3. 无所授: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职务或没有接受新的任命。 4. 端明:指端明殿学士,宋代的文臣称号。 5. 谢:辞去,辞官。 6. 承务郎:古代官职名。 7. 行藏:出仕和退隐。 8. 地:地方,此处指朝廷。 9. 自求:自己寻求。 10. 难问天:难以询问上天。 11. 贾谊学:贾谊的学问,贾谊为汉代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 12. 突过马周年:超过马周一年的成就。马周是唐朝著名的官员。 13. 京官:在首都任职的官员。 14. 黼扆:古代帝王座后的屏风,此处代指皇帝。 15. 太平:国家安定繁荣。 16. 致了:实现目标。 17. 会昌船:唐武宗时宰相李德裕在会昌年间实行的政策,后人以“会昌”比喻治理国家的成功。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薛子舒罢官久无所授端明得谢始换承务郎》是南宋诗人叶适写的一首诗词。诗中表达了他对薛子舒的同情和支持,同时也寄寓了自己对国家的忠诚和对太平盛世的期盼。 首联“男子行藏地,自求难问天”表明了诗人的观点:个人的命运和前途,更多的是取决于自己的努力而非天意。同时,这一句也为全诗定下了基调,即表达出对薛子舒的支持和鼓励。 颔联“空多贾谊学,突过马周年”则是对薛子舒才能的肯定,认为他虽然有贾谊之才,但却无法像马周那样得到重用。这里提到的贾谊和马周,分别是指西汉时的政论家和唐初的政治家,他们都是因为自己的才能而受到皇帝的重视和提拔。 颈联“愿改京官后,常趋黼扆前”则是表达了诗人对薛子舒未来的期望,希望他能被任命为京官,以便更好地为国家服务。其中,“黼扆”是指古代皇帝的座位,这里借指皇帝。 尾联“太平如致了,别造会昌船”则表达了对国家太平盛世的期盼。“会昌”是指唐代宗李豫在位时期的一个年号,当时政治清明,经济繁荣,因此被称为“会昌中兴”。诗人希望有朝一日,国家能实现太平盛世,那时他们将一起为祖国的伟大事业努力。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赞扬薛子舒的才能和期待他的未来表现,展现了诗人对国家事业的关心和对人才的重视。同时,也表达了他对实现国家太平盛世的美好愿景。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薛子舒罢官久无所授端明得谢始换承务郎》是南宋诗人叶适所作的一首描述友人薛子舒的古诗。此诗作于南宋时期,时值金兵入侵中原,南宋朝廷偏安江南一隅,士人仕途艰难之际。 薛子舒原为端明殿学士,后因战乱罢官,长期无法获得新的任命。在这漫长的岁月里,他生活困苦,无所依托。然而就在此时,他终于得到了承务郎的新任,虽然职位不如从前,但至少有了稳定的生活来源。 这首诗表现了叶适对友人的关心和鼓励,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知识分子在乱世中的无奈与挣扎。他们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命运,勇敢地投身战场,却往往难以得到应有的尊重和待遇。这种情形在当时的社会中十分普遍,令人感慨不已。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