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仪春浴
红薇滴露护轻寒,微鬓香丝卸玉鸾。
只道春风庭掖秘,外间已作画图看。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红色的蔷薇上滴落的露水呵护着微微的寒冷,轻柔的发丝轻轻滑落,就像卸下了一对玉鸾。只是说这春天的风在庭院的角落里隐藏着秘密,但外面的人已经可以透过画作来观看和欣赏了。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昭仪:古代皇帝妃子的封号,此处指受宠的妃子。
2. 红薇:即紫薇花,又名“满堂红”,初夏盛开,颜色深红。
3. 滴露:露水凝聚的样子。
4. 护轻寒:抵挡轻微寒冷。
5. 微鬓:形容头发稀疏。
6. 香丝:即香木梳,古代女子梳理头发的工具。
7. 卸玉鸾:卸下玉制的鸾鸟形簪饰。
8. 春风:代指皇帝的恩泽。
9. 庭掖:宫殿中的小门,这里指的是宫廷内室。
10. 画图:描绘昭仪沐浴情景的画作。
去完善
赏析
《昭仪春浴》这首诗歌以细致入微的笔触描绘了昭仪在春天沐浴时的情景。首先,诗人通过“红薇滴露护轻寒”这句诗,形象地展示了春日清晨的湿润和微寒。这里的“红薇”可能是指春天的花朵,而“滴露”则传达了湿润的空气,同时也暗示着昭仪将要进行的沐浴。
接下来,诗人描述了昭仪沐浴时卸下簪饰的细节:“微鬓香丝卸玉鸾。”这一句表达了昭仪优雅的姿态和美丽的外表。她把头发轻轻地梳理,就像香丝一样柔软;同时,她用温柔的眼神凝视着自己,就如同一只美丽的凤凰。
然而,最让诗人感动的是昭仪沐浴时的神秘感:“只道春风庭掖秘,外间已作画图看。”这两句诗句传达了一种强烈的美感,即昭仪在春风中沐浴的画面就像一幅优美的画卷,充满了宁静与和谐。这种美感不仅来自于昭仪的美丽,更源于她沐浴时的神秘氛围,使得外部世界的人都为之倾倒。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昭仪春浴》是南宋著名诗人方岳的一首描绘宫廷女性生活的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公元1264年左右,即南宋晚期。
在这个时期,南宋政权已经岌岌可危,北方金朝和蒙古的侵略使得国家处于内外交困的境地。作为一位关心时事、具有家国情怀的诗人,方岳在面对这种局面时深感忧虑。然而,他并没有直接表达这种忧国忧民的情绪,而是通过对宫廷女性生活的细腻描绘,委婉地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关切。
在创作《昭仪春浴》这首诗时,方岳正身处南宋朝廷,担任尚书郎等职位。他对宫廷生活有着深刻的了解,因此在描绘昭仪春浴的场景时,显得十分真实生动。此外,方岳还以其独特的讽刺手法,通过对昭仪奢华生活的描绘,暗示了南宋朝廷的腐化堕落,以及对国家前途的担忧。
总的来说,《昭仪春浴》这首诗是在南宋晚期特殊的历史背景下创作的,它既反映了诗人对宫廷女性的关注,又体现了其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