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送云居佛印禅师诗五首并偈 其六

标题包含
送云居佛印禅师诗五首并偈 其六
佛印电目海潮音,貌古瘦瘁如孤松。 心已了达诸佛相,酬酢纵横无滞碍。 以大慈悲为演说,登阐沈幽度众生。 至第一义而不传,而无一义不传者。 我今焚香赞叹礼,十方国土即闻知。 愿师与我及众生,一切长在真实地。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彭汝砺(1042年-1095年),字器资,饶州鄱阳(今江西鄱阳)人。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诗人。 彭汝砺自幼聪颖过人,勤奋好学,于宋仁宗庆历二年(1042年)出生。他年轻时便以文才著称,曾参加科举...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佛印大师目光炯炯如闪电,嗓音深沉似海潮,容颜清瘦却坚定犹如孤松。内心早已理解领悟了佛法真谛,应对各种场合都能自如无碍。他以无尽的慈悲之心宣讲教义,引导众生脱离沉沦、走向光明。他真正做到了不著一字,却又字字彰显真理。如今我燃香致敬并衷心礼赞,愿十方国土都知道大师的德音。恳请大师庇佑我与众生,让我们在真实的道路上永不动摇。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云居:位于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境内,是禅宗五山之一,云居山真如禅寺是中国禅宗五山之临济宗的大道场。 2. 佛印:宋朝僧人,云居山的主持,彭汝砺的友人。 3. 电目海潮音:形容佛印的眼神犀利,讲话声音如同海潮声般洪亮。 4. 貌古瘦瘁如孤松:描述佛印虽外貌清瘦,但精神矍铄,形象如孤独挺立的松树。 5. 心已了达诸佛相:指佛印领悟了诸佛教义的本质。 6. 酬酢纵横无滞碍:形容佛印在交谈中应对自如,没有拘束与障碍。 7. 以大慈悲为演说:用慈悲之心来弘扬佛法,劝诫世人。 8. 至第一义而不传,而无一义不传者:指最高深的佛法并非不可传授,而是要通过个人的修炼去理解。 9. 我今焚香赞叹礼,十方国土即闻知:作者通过烧香祈祷的方式,表达对佛印敬仰之情,祈愿自己的诚意能够传播到十方世界。 10. 愿师与我及众生,一切长在真实地:希望佛印禅师和自己和众生都能永远生活在真实之中,远离虚伪和迷惑。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是北宋诗人彭汝砺送给云居佛印禅师的五首诗之一。诗中描绘了佛印禅师的形象和言行,表达了对禅师的敬仰之情。 首联“佛印电目海潮音,貌古瘦瘁如孤松”描述了禅师的外貌特征,如闪电般的目光和海潮般的声音,形容他的智慧和才华横溢;而那古雅、清瘦、坚韧不拔的形象如同孤独的松树一般令人敬佩。 颔联“心已了达诸佛相,酬酢纵横无滞碍”则赞誉禅师内心领悟了各种佛教真谛,他的应对从容不迫,没有任何阻碍。这是对禅师深厚佛学造诣的肯定。 颈联“以大慈悲为演说,登阐沈幽度众生”描绘了禅师用宽广的慈爱之心来传播佛法,拯救沉沦在苦难中的众生。这是对他普渡众生的菩萨心的赞美。 尾联“至第一义而不传,而无一义不传者”则表达了禅师高超的教化艺术:虽然他只讲最基本的道理,但这些基本道理却包含了所有的奥义,因而他能将复杂深奥的佛法教化得浅显易懂,使广大信众受益无穷。 最后,诗人表示自己要向禅师学习,并祝愿禅师及众生都能生活在真实的境地,寓意人们要追求真理,过真正的生活。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送云居佛印禅师诗五首并偈 其六》为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彭汝砺所创作。这首诗的完成时间在公元1058年前后,正值仁宗皇帝时期。 在那个时候,彭汝砺正经历着他人生中一个重要的阶段。他通过科举考试成为了进士,并在朝廷中担任一定的官职。作为一位儒士,他在学习过程中接触到了佛教文化,并与当时的云居佛印禅师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他们对佛学的研究与探讨,不仅拓宽了彭汝砺的知识面,同时也对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在这个时期,北宋正处于社会相对稳定、经济繁荣的时期。此时,儒释道三家文化共存于民间,相互影响与交流。佛印禅师在当时颇具声望,对彭汝砺产生了不小的启发。所以,在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中,我们可以发现作者的思想受到了时代环境以及个人经历的双重影响,因此在其作品中表现出独特的韵味和深厚的人文关怀。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