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见二毛
玄发迎忧光色阑,衰华因镜强相看。百川赴海返潮易,
颜生岂是光阴晚,余亦何人不自宽。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黑发逐渐暗淡失色,年华老去,对着镜子勉强一笑。百川入海,潮流可以倒转,我的容颜难道是因为时间太晚?我又何尝不能自我宽慰呢。
去完善
释义
1. 玄发:指黑色头发,这里可理解为黑发。
2. 阑:衰落,凋谢。
3. 衰华:衰老的容颜。
4. 镜:照镜子。
5. 相看:对照。
6. 百川赴海:指百川之水都流向大海,比喻大势所趋或众望所归。
7. 返潮易:形容海水回流的现象,喻指事物容易改变。
8. 颜生:颜渊,孔子的弟子,这里以他为例说明人的寿命长短非由光阴决定。
9. 光阴:时间。
10. 自宽:自我宽慰。
去完善
赏析
《始见二毛》是一首表达作者感慨时光流逝、自身老去的诗词。诗人鲍溶通过描写头发斑白的现象,抒发了自己对人生无常的忧虑。在诗歌中,他以“玄发迎忧光色阑”起句,表达了黑发因忧虑而逐渐变白的过程;接着以“衰华因镜强相看”写自己照镜时看到的衰老容颜。随后,他以“百川赴海返潮易”比喻时光的流逝无法倒回,感叹人生的短暂。然而诗人并未完全陷入悲观情绪,他在诗中以“颜生岂是光阴晚”表达了自己的坚定信念——即使年华老去,也要勇敢面对人生;同时以“余亦何人不自宽”传达出自我宽慰的人生态度。整首诗将人生哲理与自然景象相融合,寓意深刻,给人以深刻的思考与感悟。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始见二毛》是唐代诗人鲍溶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是公元840年前后,当时唐朝正处于晚唐时期,社会动荡不安。
在这个时期,鲍溶作为一名文人,对于国家的命运和个人的遭遇有着深刻的感悟。他的一生经历了唐宪宗、唐穆宗、唐敬宗、唐文宗、唐武宗和唐宣宗六位皇帝的统治,其中唐宪宗和唐穆宗在位期间,国家相对安定,但到了唐敬宗以后,由于宦官专权、朋党之争等原因,国家逐渐走向衰落。
鲍溶在这一时期的文学成就很高,他的作品以咏史抒怀为主,表达了他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个人命运的感慨。在这首诗中,鲍溶通过描述自己的白发,表达了时光流逝、人生无常的感慨,同时也反映了晚唐时期文人的普遍心态。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