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依修多罗立往生正信偈

标题包含
依修多罗立往生正信偈
稽首西方安乐刹,弥陀世主大慈尊。 我依种种修多罗,成就往生决定信。 住大乘者清净心,十念念彼无量寿。 临终梦佛定往生,大宝积经如是说。 五逆地狱众火现,值善知识发猛心。 十念称佛即往生,十六观经如是说。 若有欢喜信乐心,下至十念即往生。 若不尔者不成佛,四十八愿如是说。 诸有闻名生至心,一念回向即往生。 唯除五逆谤正法,无量寿经如是说。 临终不能观及念,但作生意知有佛。 此人气绝即往生,大法鼓经如是说。 一日一夜悬缯盖,专念往生心不断。 卧中梦佛即往生,无量寿经如是说。 昼夜一日称佛名,殷勤精进不断绝。 展转相劝同往生,大悲经中如是说。 一日二日若七日,执持名号心不乱。 佛现其前即往生,阿弥陀经如是说。 若人闻彼阿弥陀,一日二日若过等。 系念现前即往生,般舟经中如是说。 十日十夜六时中,五体礼佛念不断。 现见彼佛即往生,鼓音王经如是说。 十日十夜持斋戒,悬缯幡盖然香灯。 系念不断得往生,无量寿经如是说。 若人专念一方佛,或行或坐七七日。 现身见佛即往生,大集经中如是说。 若人自誓常经行,九十日中不坐卧。 三昧中见阿弥陀,佛立经中如是说。 若人端坐正西向,九十日中常念佛。 能成三昧生佛前,文殊般若如是说。 我于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这些经典中的话这样理解:首先在西方极乐世界里,阿弥陀佛作为慈悲无量的至高无上者;依据众多经典阐述的教义,我对阿弥陀佛有着坚定的信心,相信他能引领我去往极乐世界。对于信奉大乘教法的人来说,有一颗纯净之心至关重要,这样便能依靠弥陀的庇佑在临终之际顺利往生。 如《大宝积经》所说,即使犯了五逆重罪的人,只要在临终时遇到善知识并生出坚定信念,就能在十念阿弥陀佛之后成功往生。《观无量寿经》也提及,只要有足够的信心和欢喜之情,即使是最低程度的十念弥陀,也能实现往生。如果做不到这一点,那么就无法成佛,这是《阿弥陀经》四十八个愿望中所说的。 另外,听闻阿弥陀佛之名并全心全意地为之回向,也能如愿往生,除了五逆罪和诽谤正法之人之外,《无量寿经》里如是说。临终时如果不能观想或者念佛,只是在做生意的时候意识到佛的存在,这个人死后依然能够往生,这是《大法鼓经》所传达的意思。 连续一天两夜悬挂佛教用品、专心致志地思考往生之事并且心无旁鹜,在梦中见到阿弥陀佛便意味着已经去往极乐世界了,《无量寿经》里有类似的说法。无论是一天一夜还是更长时间,只要不停地念佛名号并且心绪安定,阿弥陀佛便会出现在面前,指引我们前去极乐世界,《阿弥陀经》中有这样的教诲。 如果有人能在短暂的一日、两日或者更长时间内持续挂念阿弥陀佛,那么就会得以看见阿弥陀佛并顺利往生,这是《般舟经》所传达的信息。再比如说,在十日十夜的修行过程中,从早到晚始终对佛五体投地礼拜并不断想念,就能看到阿弥陀佛并如愿往生,这是《鼓音王经》的记载。 又比如,在十日十夜的斋戒过程中,悬挂佛教用品、点燃香烛并维持内心的平静,就能实现往生的愿望,这在《无量寿经》里有明确的阐述。如果一个人始终坚信某一位佛陀,无论是行走还是静坐,连续七天七夜,就能在现实生活中看到那位佛陀并跟随他前往极乐世界,这是《大集经》的说法。 还有,如果有人发誓要进行长时间的行禅而不坐卧,在修炼出定的境界中就能看见阿弥陀佛,这是《佛立经》中的教导。再比如,端正坐姿朝正西方,连续念佛九十天,就能成就三昧定并在佛像前获得解脱,这是《文殊般若经》的教诲。
去完善
释义
这些诗歌的注释如下: 1. 西方安乐刹:指阿弥陀佛所在的极乐世界。刹,佛教名词,指净土、佛国。 2. 修多罗:梵语,意为“符合经典的教导”,此处指的是佛教经典中的教义。 3. 安乐刹:指阿弥陀佛所在的极乐世界。 4. 弥陀:阿弥陀佛的简称。 5. 大宝积经:佛经名,讲述了阿弥陀佛及其净土信仰。 6. 五逆:五种严重的罪行,包括杀父、杀母、杀阿罗汉、出佛身血、破和合僧。 7. 大悲经:佛经名,阐述了观世音普度众生的愿力。 8. 阿弥陀经:佛经名,主要讲述阿弥陀佛及极乐世界的状况。 9. 般舟经:全称《般舟三昧经》,讲述了念佛入定的方法。 10. 鼓音王经:佛经名,记录了释迦牟尼在祇洹说法的故事。 11. 大集经:佛经名,记载了释迦牟尼佛的诸多法句。 12. 九十日中不坐卧:指持续九十日的修行过程中始终保持站立或行走。 13. 三昧:佛教术语,指进入精神集中、清净无染的状态。 14. 文殊般若:指文殊菩萨所宣说的般若波罗蜜法门。 这些注释涵盖了诗中提到的主要佛典、菩萨和修行方法。
去完善
赏析
上述经文里, 我们看到了一个坚定的信仰者在对阿弥陀佛和西方极乐世界的诚挚赞美和颂扬. 作者依据各种佛经经典,为读者展示了一幅关于阿弥陀佛极乐世界之依修多罗的壮丽图景。 首先, 诗中提到依修多罗得以成就往生的决定信,表现了佛教教义的核心理念——深信因果报应与轮回,强调生前修行,才能最终在彼岸得到永恒的解脱。 其次, 通过描述住大乘者的清净心、临终梦佛、诸有闻名生至心等一系列观念,突出了信仰者在面对死亡时的信念与决心。同时告诫众生,背离正道将会带来严重的后果。 再次, 作者在诗中还提到各种不同情况下,均可凭借阿弥陀佛的救度之力获得永生。这从“下至十念即往生”,“若人闻彼阿弥陀”等语句中可见一斑。 最后, 这首诗中以众多的佛经作为依托,展现了阿弥陀净土的庄严与美好,使人们在了解佛教教义的同时,也能感受到其中深沉的情感。
去完善
创作背景
《依修多罗立往生正信偈》是北宋时期著名僧人、诗僧释遵式所创作的佛教题材诗歌。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约在公元985年至1062年之间,即北宋时期。 释遵式生活在五代至宋初的一个复杂历史时期。此时,国家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文化艺术领域呈现出百家争鸣的态势。释遵式作为一位僧人,他不仅致力于佛学研究,还关注民众的生活和信仰。在这样一个时代背景下,他创作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佛教诗篇,如《依修多罗立往生正信偈》等。 在北宋时期,佛教得到了很大的发展,特别是在文人阶层中,许多人对佛教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认为,通过修行佛法,可以达到心灵的净化和提升。因此,释遵式的诗歌作品在当时受到了广泛的赞誉和传播。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