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木芙蓉

标题包含
木芙蓉
津陆元殊种,名称偶尔同。 秋光波底见,堤上忆苏公。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许及之(1150年-1220年),字深甫,号悟室,浙江天台人。他是南宋时期的一位著名文人、官员,以博学多才、清正廉洁而著称。 许及之自幼聪颖过人,勤奋好学,年轻时便已才华横溢。他于宋孝宗淳熙年间(1...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渡口和陆地有着不同的风貌,但有时候它们的名字是相同的。秋天的景色在水波中显现,站在堤岸上让人想起苏东坡。
去完善
释义
1. 津陆:“津”是渡口,“陆”指陆地。这里是说水边的渡口与陆地上的花儿有所不同。 2. 元殊:这两个字在这里意思是原本不一样,表示两者在本质上是不同的。 3. 偶尔:间或,偶然。这里是指二者名字偶有相同之处。 4. 秋光:秋天的风光,景色。 5. 波底见:从水波下看见。 6. 堤上:河畔的小路上。 7. 忆苏公:苏公,指苏轼,他的诗词中曾经描写过秋日河边看到芙蓉花的景象。这里是以他为例,作者想起苏轼的诗,表达对美好景色的感慨。
去完善
赏析
《木芙蓉》是南宋诗人许及之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在这首诗中,作者通过对木芙蓉的描绘,表达了对苏东坡的怀念之情。 首句“津陆元殊种”,意为木芙蓉原本有两种不同的品种,一种生长在陆地,另一种生长在水上。这里作者通过对比两者的不同生长环境,强调了木芙蓉的独特性。 次句“名称偶尔同”,则揭示了木芙蓉之所以被称为“木芙蓉”,只是因为它们的名字偶然相同,实际上它们的形态和特点都有所不同。这句诗表现了作者对于事物的敏锐观察力和独特见解。 第三句“秋光波底见”,描绘了木芙蓉在秋光下的美丽景象。秋天是木芙蓉盛开的季节,它们的花朵在水波下闪耀着光芒,给人以美的享受。 最后一句“堤上忆苏公”,则是作者通过欣赏木芙蓉的美景,想起了曾经在堤岸上欣赏木芙蓉的苏东坡。这句诗表达了作者对苏东坡的怀念之情,同时也暗示了作者与苏东坡之间深厚的友谊。
去完善
创作背景
《木芙蓉》是南宋诗人许及之创作的一首描绘秋景的五言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为南宋时期,大约公元12世纪左右。在南宋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都有一定的繁荣和发展,但也存在一些社会矛盾和问题。 在创作这首诗时,许及之已经步入了中年,他的人生经历丰富,既有为官从政的经历,也有在民间游历的阅历。他的诗歌作品以描绘自然景色和社会生活为主,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艺术价值。 在《木芙蓉》这首诗中,许及之以木芙蓉作为主题,通过描绘木芙蓉的美丽形象,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热情。同时,他也通过对木芙蓉的生长环境的描述,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生态环境和人与自然的关系。这首诗既表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也体现了他对社会责任的担当,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