割棕
赤身犹干固,秃节尚毛垂。
木也乃如此,人焉胡可窥。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虽然身体裸露却依然坚定,尽管枝头光秃却依然挂着叶子。树木尚且如此坚韧,作为一个人又怎能轻易被看穿呢?
去完善
释义
《割棕》:这是一首以物喻人的诗,通过描述棕树的特点,来表现诗人的人生态度。下面是诗句的注释:
1. 赤身:指棕树的树干部分,颜色红棕色。
2. 犹干固:仍然坚固挺拔。“犹”表示依然,“干固”形容树干坚韧。
3. 秃节:指棕树的节疤部位,因为已经砍过棕叶,所以显得光秃秃的。
4. 毛垂:指棕树上的棕毛,仍然下垂着。
5. 木也:即棕树。
6. 乃如此:像这样。
7. 人焉:人们。"焉"在此处是虚词,无实义。
8. 胡可窥:为什么可以轻易评判呢?"胡可"是反问句式,表示否定。
去完善
赏析
《割棕》许及之
此诗通过对棕树的描绘,传达出深刻的哲理。首先诗人以“赤身犹干固”来形容棕树,表现出其坚韧的品质。接着用“秃节尚毛垂”来表现棕树虽看似残破但依然茂盛的生命力。接下来的两句则直抒胸臆:“木也乃如此,人焉胡可窥。”意为棕树都具有如此的顽强生命力,更不必说作为万物灵长的人类了。这首诗教导我们要正视生活的困境和挑战,相信生命的力量和潜力,以此激励人们奋发向前。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割棕》是南宋诗人许及之的一首描绘劳动场景的田园诗。创作于南宋时期(1127-1279年)。
在这个时期,南宋朝廷偏安江南,社会相对稳定。农业经济得到了发展,农村生活也相对富裕。许及之作为一名文人,他对于农村生活有着深刻的体验和理解,因此他在这首诗中描绘了农民辛勤劳作的场景,表达了他对农民的关爱和同情。
在许及之的生活经历中,他曾担任过地方官职,对于民生疾苦有着深入的了解。他的诗歌作品中,也常常体现出对民间生活的关注和对劳动人民的同情。这一时期的文人墨客们,往往通过诗歌来反映社会现实,抒发个人情感,同时也希望通过诗歌的影响力,引起统治者的关注和重视。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