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答平凉龙图王谏议
凛然威望詟西戎,十万貔貅节制中。
从古藩垣谋帅重,于今诗礼得才雄。
勤归定是推优赏,静胜由来保上功。
不独韦平称世美,缁衣兼咏武桓公。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威严震慑西方的敌人,十万勇士在中央受控。
自古以来边陲要塞需要一位英明的元帅,如今在诗歌礼仪之中展现出超凡的才华。
勤奋回来一定会受到嘉奖,平静取胜自然能保持卓越的贡献。
不仅仅是韦平和成为世人所敬仰的美好品质,同时在赞美着武桓公的英勇。
去完善
释义
1. 凛然:威严;令人敬畏的样子。
2. 威望:声威与名誉。
3. 詟:使害怕。
4. 西戎:古代对西部民族的泛称。
5. 貔貅:比喻勇猛的士兵或军队。
6. 节制:控制;约束。
7. 藩垣:指国家的屏障,如边防要塞。
8. 谋帅:谋划选拔将帅。
9. 诗礼:诗书礼仪之教,此处借指人才。
10. 勤归:努力归来。
11. 优赏:优待赏赐。
12. 静胜:用兵的一种策略,以静待动。
13. 上功:最高的功绩。
14. 不独:不仅;不只。
15. 韦平:韦贤和平当,汉代两位名臣,此处借指贤能之人。
16. 缁衣:黑色衣服,多指僧人穿着。
17. 武桓公:指勇武之人。
去完善
赏析
这是一首赞美边疆统帅的诗。首先通过描绘其威严的仪表和对士兵的掌握能力来凸显他的军威和谋略。然后强调自古以来守卫边疆的主帅都是贤能之人,而今这位统帅更是文武双全,深得人心。接着诗人表示,这位统帅的不懈努力与沉着冷静使得国家取得胜利,为国家和人民立下赫赫战功。最后诗人以韦平和武桓这两位古代名将为榜样,赞誉这位统帅不仅是文武双全的人才,更是一位能与两位古人媲美的将才。整首诗充满了对边疆统帅的敬仰之情,以及对国家和民族荣誉的热切关注。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这首诗歌《次韵答平凉龙图王谏议》是北宋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文彦博所作。据历史资料记载,这首诗创作于公元994年,文彦博任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即宰相)期间。
在创作这首诗时,文彦博正处于事业的高峰期,他担任宋朝的宰相,是皇帝最信任的臣子。然而,这位有着丰富政治经验的文豪并未陶醉于权力的荣耀,反而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和谦逊的品质。他以这首诗表达了自己对人生哲理的独特见解和对国家治理的深深关切。
当时,北宋王朝正值繁华盛世,经济繁荣,文化艺术百花齐放。文彦博作为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他的诗篇自然成为反映时代风貌的一面镜子。与此同时,这一时期也是新旧思想交替的时期,儒家的正统观念受到挑战,佛、道两家思想开始兴起。在这样的背景下,文彦博的诗歌呈现出一种深沉内敛、超脱世俗的特点。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