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峰看菊
平生寻菊未曾遭,直上成丛一丈高。
几处禅房惊老眼,满堂佛像自森罗。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从来都没有看到过如此美丽的菊花,它们竟然高达一丈,繁茂地生长在一块儿。几个寺庙里,古老的佛像在肃穆的气氛中依然显得生动而庄重。
去完善
释义
1. 生平:即平生的意思,指一直以来。
2. 九峰:诗中的九峰指的是广东曲江的一处景点,因为该地有九座山峰而得名。
3. 菊:此处指菊花,是一种在中国有着悠久种植历史的草本植物,被广泛用于文学作品中。
4. 未曾遭:意思是从未经历过。
5. 直上:这里指从底部向上生长。
6. 成丛:形成了一丛丛的群体。
7. 一丈高:形容菊花的植株高度,一丈约等于今天的三米。
8. 几处:表示部分的意思,但并非全部。
9. 禅房:佛教僧侣修炼的场所。
10. 惊老眼:使人惊喜的目光。
11. 满堂:指整个厅堂内部。
12. 佛像:此处指的是佛像雕塑,用以供奉和礼敬佛陀。
13. 自森罗:自然地展现出各种形态和景象。
去完善
赏析
诗人以“九峰看菊”为题,生动地描绘了禅房周围的菊花景象。开篇两句“平生寻菊未曾遭,直上成丛一丈高”点明诗人的心境与菊花的姿态。在诗人一生的追寻中,他从未遭遇过如此壮观的菊花景象:它们直冲而上,形成一片茂密的丛林,高达一丈。这种生动的描绘让读者仿佛置身于菊花丛中,感受到它们的美丽与生命力。
接下来的两句“几处禅房惊老眼,满堂佛像自森罗”则转向禅房与佛像。在这里,诗人以“惊老眼”来形容自己在看到这些场景时的震撼心情。禅房内,满座的佛像栩栩如生,给人以庄严肃穆之感。这些佛像似乎在与周围的菊花共同诉说着生命的奥妙与禅宗的智慧。
整首诗通过对菊花和佛像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生命和自然的敬畏之情。他不仅欣赏菊花的美丽,更惊叹于它们的生命力,这使他不禁思考起生命的奥秘。同时,禅房中的佛像也让他感受到了禅宗的智慧,进一步丰富了这首诗的内涵。
去完善
创作背景
《九峰看菊》是南宋诗人陈藻的一首描写菊花和观赏情景的诗篇。这首诗创作于南宋中期,即公元1127-1279年之间。
在南宋时期,由于金兵南侵,山河破碎,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陈藻作为文人雅士,自然无法置身于事外。他的一生都在寻找国家和民族的希望,希望为国家尽一份力。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他对美好事物的追求更加热烈,对生命的热爱也表现得更为浓烈。
在这个时代,宋朝的文学发展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诗歌、散文、小说等各类文学作品丰富多彩。陈藻受到当时文学风潮的影响,开始尝试将个人的情感和生活经历融入诗歌创作中。他的诗篇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色的美丽,更寄托了对人生命运的思考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