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资福遣土地出院 其三

标题包含
资福遣土地出院 其三
若将酒肉污伽蓝,因果分明语再三。 说著人情都不顺,山僧到此口难缄。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如果将美酒佳肴摆在佛门圣地,那么显然是在犯下因果报应的过错。这样的事情让僧人们深感不适,即使想保持沉默也难以忍受。
去完善
释义
1. "资福遣土地出院":此句是诗的题目,资福为寺名,位于今天的福建福州;土地是神话中地神或守护神的一种,这里应该是指寺内的土地神塑像。 2. "伽蓝":原指佛寺,这里借指寺庙。 3. "因果":佛教用语,指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 4. "山僧":指住在山里的僧人,这里是诗人自指。 5. "缄":封缄,这里是闭口不言的意思。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歌以其独特的视角和表达方式,展现出怀深对人性、道德与宗教的思考。首句“若将酒肉污伽蓝”,以简洁的笔触描绘出世俗之人在佛门净地的不敬行为,暗示着人性的贪婪与不洁。诗人通过对这种行为的批判,引申出因果报应这一佛教观念,强调世间万事万物皆有因缘果报。 紧接着,诗人笔锋一转,指出“说著人情都不顺”,揭示出人们对于善恶因果的态度是难以理解的。他们往往在行为上肆意妄为,却不愿承受相应的后果。这使得那些坚守信仰的山僧们陷入两难境地,不禁感叹“山僧到此口难缄”。 这首诗通过对比佛家义理与人情世事,表达了诗人对社会现象的忧虑和对信仰的坚守。尽管现实世界中存在着诸多问题,但诗人坚信,只有恪守道德准则,才能求得心灵的安宁与解脱。
去完善
创作背景
《资福遣土地出院 其三》这首诗创作于宋朝末年,具体年代已不可考。这一时期,中国正处于内外交困的困境之中,北方的金国不断侵扰,国内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日益尖锐。在这样一种大背景下,诗人释怀深作为一个隐士,选择了离开繁华的城市,来到乡村过着简朴的生活。 诗人释怀深在这首诗中表达了其对乡村生活的向往和对城市喧嚣的厌倦。他选择在资福这个地方安置自己的身心,希望能够过上与世无争的平静生活。然而,这样的愿望在当时的社会现实中是很难实现的,因此他在诗中以“遣土地出院”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无奈和哀愁。 总的来说,《资福遣土地出院 其三》这首诗是在当时社会矛盾激化、国家动荡不安的背景下创作的。诗人通过对乡村生活的向往和对城市的厌倦,表达了其对社会现实的忧虑和对美好生活的期待。这种情感在诗人的笔下得到了深刻的体现,使得这首诗成为了宋代诗歌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