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酬顾况见寄

标题包含
酬顾况见寄
于越城边枫叶高,楚人书里寄离骚。 寒江㶉鶒思俦侣,岁岁临流刷羽毛。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去完善

译文
在越城的江边,枫叶高高挂起;楚地的人们,都在书中寄寓着《离骚》的哀思。寒冷的江面上,有鸂鶒在思念它的伴侣,年复一年,它们在岸边梳理羽毛。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于越城边:指位于浙江绍兴的于越故地,此处借指包佶所在之处。 2. 楚人书:指楚国辞赋家屈原所写的《离骚》,这里比喻顾况给包佶寄来的诗。 3. 寒江:寒冷的江河。 4. 㶉鶒:一种水鸟,形似鸳鸯。 5. 思俦侣:思念伴侣。 6. 临流:面临水流。 7. 刷羽毛:清洗羽毛,这里寓意准备过冬。
去完善
赏析
《酬顾况见寄》描绘了秋日里越城边的枫叶,寓意着离别与思念。诗人以楚辞中的名句“离骚”来表达对远方友人的深切怀念之情。同时,诗中还借用了楚辞中描绘的寒江中所栖息的鸟禽——鹈鹕(习作“㶉鶒”)的形象,来象征诗人自己对故友的渴望和期盼。 整首诗通过富有意象的景物描绘,表达了诗人在异乡对友人顾况的深深眷恋之情,以及希望有朝一日能够重逢的愿望。其中,“刷羽毛”的细节描述不仅生动地描绘了鹈鹕在寒江中的生活场景,也为全诗增添了一丝冬日里的暖意,使得这首诗更加意味深长。
去完善
创作背景
《酬顾况见寄》是唐代著名诗人包佶的一首古诗。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发生在唐德宗贞元年间(785-805年)。当时,包佶因故被贬至岭南,在遥远的异乡度过了漫长的岁月。在这个时期,他遭受了诸多挫折和磨难,心境颇为苦闷。然而,他却在这段艰难的日子里结识了志同道合的朋友——顾况。顾况亦是一位才情横溢的文人,他们相互慰藉,共同度过了这段时光。 在这个时代,唐朝国势逐渐衰弱,朝政腐败,政治斗争激烈。朝廷内部的权力争夺使得许多有才华的人受到排挤和打压。在这种背景下,包佶和顾况虽然身处逆境,却依然保持着高昂的士人风骨,通过诗歌抒发心中的感慨和对未来的期望。他们的友谊也成为这个动荡时代中一份难得的温暖。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