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古诗词

诗词大全

偕剡中诸友游明心寺

标题包含
偕剡中诸友游明心寺
一春风雨掩柴扉,今日相羊竟晚晖。 山远从谁寻古迹,水高何处认渔矶。 衣冠揖逊禽鱼悦,觞咏流行草树馡。 共出戴公亭下路,邑人疑是舞雩归。
0 0
去完善
作者简介
刘黻(1498年-1527年),字德温,号节庵,浙江温州府乐清县人。明朝政治人物、文学家。 刘黻自幼聪颖好学,博览群书。明嘉靖十一年(1532年)中进士,历任行人司行人、吏科给事中。他在任期间,直言...查看更多
去完善

译文
春天里的风风雨雨遮住了柴门,今天大家一起游玩直至晚霞时分。 山水遥远,谁能去寻找古老的遗迹?水流湍急,何处能认出打鱼的石头? 穿着华服的人与欢快的鱼儿共同庆祝,一边品尝美酒,一边欣赏周围的景色。 大家共同走出戴公亭下的道路,当地人疑惑我们是参加舞蹈归来。
去完善
释义
注释: 1. 剡(shàn)中:地名,在今浙江省嵊州市一带。 2. 相羊:古县名,即今浙江衢州市区及龙游、常山等地。这里指刘黻等人游玩的地方。 3. 柴扉(fēi):用树枝等编成的简陋门。 4. 揖逊(yī xùn):礼让,谦逊。 5. 舞雩(wǔ yú):古代求雨祭天处。
去完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与朋友们一同游览明心寺的情景。首联写春天的风雨掩盖了柴门,然而这并没有阻挡他们探寻古迹的热情;颔联则表现了在深山之中寻找古迹的不易,以及在水边寻觅渔船时的感慨;颈联则描绘了诗人们彼此行礼、和乐融融的场景,以及周围的草木散发着芬芳的气息;尾联则以当地人的视角,赞美他们仿佛看到了古代的人们在祭坛上跳舞的景象。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诗人与朋友们共同游历的喜悦和对古迹的敬仰之情。
去完善
创作背景
《偕剡中诸友游明心寺》是南宋末年诗人刘黻创作的一首五言诗。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致在南宋末年,即公元1279年左右。这个时期正是中国历史上的南宋末期,金国已经被蒙古所灭,而南宋也处于风雨飘摇之中。 刘黻在当时是一位著名的学者和文人,他与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在剡中(今浙江嵊州)一同游览了明心寺。在这首诗中,刘黻表达了他们一行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向往,同时也透露出对时局的忧虑。 当时的时代背景是南宋已经岌岌可危,蒙古大军南下,随时可能攻陷临安(今杭州)。然而,刘黻和他的朋友们并没有放弃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他们在明心寺的游历中寻找到了内心的平静和对未来的希望。这种精神在今天仍然具有深刻的启示意义。
去完善
热门评论
  •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